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气象学家的诡辩技巧:变幻的数字和不定的均值

已有 2865 次阅读 2011-1-26 07:5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球变暖

                  气象学家的诡辩技巧:变幻的数字和不定的均值
                                  杨学祥

     从2010年11月开始的“2010年可能为130年来最暖年”,到2011年月结束的“2010年、2005年、1998年共同为最暖年”,全球变暖已经病入膏肓,达到用混乱的数字和均值的技巧来掩盖事实的程度。

                         记住这些历史数据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OAA's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2009年12月全球海洋温度是有记录以来常年同期第二高。据报告,今年12月陆地和海洋温度是有记录以来同期第八高。2009年与2006年并列为有记录来第五最暖年。2009年的陆地温度与2003年并列为第七高,而海洋温度则与2002年和2004年同为第四高[1]。

    NCDC的科学家还指出,2000年至2009年的平均温度为57.9华氏度(14.39摄氏度),是有记录来最暖的10年。

  2009年12月,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为480万平方英里(约1243万平方公里),这也是自1979年有记录以来北极海冰面积第四小。

  南极海冰12月的覆盖面积为有记录以来第14大。从1979年开始,北极海冰12月平均面积每10年减少3.3%,而南极海冰12月份面积则是每10年扩大0.6%。

    2009年12月份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仅小于1895年,为有记录以来第二大。北美洲冰雪覆盖面积是自1967年有卫星记录以来最大的[1]。

    2005年早些时候曾有人预计,去年将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地球历史上最暖的一个年头。不过,现在看来这个预言显然没有实现,因为新的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实际上是自1800年温度记录保存以来的地球第二个最暖年。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1月6日报道,2005年全球平均温度比2002年以来的平均温度高出了华氏0.54度(0.3摄氏度)。不过,过去近30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令人迷惑的温度变化模型仍然在持续——多数显著的变暖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冰川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迅速消融。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数据显示,自1978年11月以来,北极圈气候变暖的速度比地球南部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暖速度整整快了7倍。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克里斯蒂说:“全球变暖其实看起来并不是全球性的。”自有可靠数据以来,全球自19世纪90年代至今最暖的5年依次为:1998年、2005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

    科学家们普遍同意地球变暖的说法,也都知道北极圈中自上次冰河时代冰冻的土地正在快速地融化和消失。但问题是,对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到底应对此负多少责任,科学家们却是各执一词。

    在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科学家们承认几乎不了解地球是如何吸收和反射阳光的,而这却是控制气候的最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他研究也显示,太阳放射出的热量增加,似乎更应该对全球变暖的现象负责。克里斯蒂说:“很显然,我们在过去27年中所观察到的变暖现象中的一些部分,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引起的。最简单的物理学就可以告诉你这一点。但是,就算承认温室气体的作用,当看到这种奇怪的变暖模式时,你就不得不承认肯定还有别的什么在起作用。”

    过去27年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华氏0.63度,北极地区的温度则上升了华氏2度。克里斯蒂说:“电脑模拟一直预计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现象将会在热带地区最为严重。”然而,热带地区温度在过去27年中仅仅升高了华氏0.3度。“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非常均匀地散布在全球,并非只集中在北极。所以过去27年间出现的北半球加速变暖的情况,好像并不能仅仅责怪温室气体。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是一种我们从没想到的或者说根本不能理解的自然气候变化或循环[2]。”


                2010年与2005年和1998年共同成为最热年

    2010年12月3日国际在线专稿: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本周四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根据截至十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很有可能成为史上最热的三个年份之一,另外两年分别是1998年和2005年,三年温差仅为0.036华氏度。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2001年至2010年期间无疑是最热的十年。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米歇尔?雅罗(Michel Jarraud)称, 2011年初才能得出十一、十二两月的气温分析结果,尽管欧洲遭遇了自1996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但并不能反映全球中总体状况,2010年很有可能成为最热年份[3]。

    世界气象组织2011年1月20日表示,2010年与2005年和1998年共同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世界气象组织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公报中指出,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到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53°C,比2005年和1998年分别高出了0.01°C和0.02°C,由于这三年间的差异过小,因此专家将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共同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同时2001年到2010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表示,这些数据证实了全球气候显著变暖的趋势(不如说是停滞不前的趋势)[4]。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12日发布2010年气候相关指数,数据显示,2010年地球表面气温比二十世纪平均值高0.62摄氏度,与2005年并列自1880年有地球表面气温统计以来最热年份(并没有持续上升)[5]。

    相关资料:

表1 国际三大气候机构关于1—10月全球气温排序

来源http://www.metoffice.gov.uk/corporate/pressoffice/2010/pr20101202b.html

序号       HadCRUT3  NOAA NCDC    NASA GISS

新年     异常*     新年       异常*     新年       异常*
1     2010年   0.52 2010年   0.54 2010年   0.58
2     1998年   0.52 2005年   0.52 2005年   0.56
3     2005年   0.47 1998年   0.50 2007年   0.51
4     2003年   0.46 2003年   0.49 2009年   0.50
5     2002年   0.46 2002年   0.48 2002年   0.49
6     2009年   0.44 2006年   0.46 1998年   0.49
7     2004年   0.43 2009年   0.46 2006年   0.48
8     2006年   0.43 2007年   0.45 2003年   0.48
9     2007年   0.40 2004年   0.45 2004年   0.41
10    2001年   0.40 2001年   0.42 2001年   0.40
11    1997年   0.36 2008年   0.38 2008年   0.37
12    2008年   0.31 1997年   0.38 1997年   0.32
13    1995年   0.28 1999年   0.32 1995年   0.30
14    1999年   0.26 1995年   0.31 1990年   0.29
15    1990年   0.25 2000年   0.29 1991年   0.28
16    2000年   0.24 1990年   0.29 2000年   0.26
17    1991年   0.20 1991年   0.24 1999年   0.25
18    1983年   0.19 1988年   0.20 1988年   0.24
19    1987年   0.17 1987年   0.20 1996年   0.22
20    1994年   0.17 1994年   0.20 1987年   0.20
*异常:℃以上长期平均C。

注:HadCRUT3英国气象局哈德利气候研究中心,NOAA NCDC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ASA GISS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戈达德空间研究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6421

                       混乱的数字和均值的诡辩

    全球气温的观测是有误差的,同一机构的观测精度只有0.01摄氏度,不同机构的观测误差高达0.04摄氏度。2010年以前,国际气象组织以2008年为史上最热年,美国气象机构以2005年为史上最热年。今年国际气象组织观测标准的改变应该有合理的说明(见表1)。

    我在2010年12月指出,2010年处于潮汐1800年周期中的暖时段,200年周期的冷时段,60年周期的冷时段;1998年处于潮汐1800年周期中的暖时段,200年周期的冷时段,60年周期的暖时段。2010年重复1998年状态(陡峭的直线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但千年极寒不会发生[6,7]。
 
    2010年的气温并没有创造新纪录,停滞性波动变化显示转折期的特征[8]。

    国际气象组织关于全球气温测量的数据选择是混乱的,2010年12月3日的最暖年排序是1998年和2005年,2011年1月20日的最暖年排序就改为2005年和1998年,根据是什么?

    根据数学常识,由于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减,温室效应的显著表现应该是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忽略季节性变化,年平均温度相应逐年升高。事实远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迅速变暖是陡峭直线上升的,在1998年达到最大值。此后,1999年迅速下降,直到2005年才恢复,而后又持续下降,直到2010年才恢复。停滞不前是客观事实。

    以表1的数据为例,1—10月全球气温的排序,1998年高出平均值为0.52℃,1999年为0.26℃,2000年为0.24℃,隔年差最大值为0.26℃。1998年最高温度发生,1999年和2000年气温骤降,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

    全球气温没有逐年上升的事实迫使气象学家改用十年均值来证明全球持续变暖,事实上,十年均值的变暖速度要比年均值变暖的速度慢得多,即使1998年的全球温度保持不变地持续到2010年,近十年的平均温度仍然是最高值。所以,年平均温度停滞不前是事实,近十年平均温度最高是假象。1998年以后,气象学家一直在用假象来欺骗世界公众。

    英国气象局(UK Meteorological Office)科学家表示,过去十年气温变化的速度,较上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有所放缓。气象局气候科学主任维姬•蒲柏(Vicky Pope)坦言:“变暖趋势仍然存在,但速度较以前有了放缓。” 最可能的答案是自然变化——即气候的随机波动,除此之外,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减弱、正迅速工业化的亚洲国家排放的悬浮颗粒污染物的人为制冷效果,也许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蒲柏表示,“我们也许低估了真正的变暖速度。”新分析显示,日趋利用浮标测量的海平面温度,需要向上修正。英国气象局表示,在作出这种修正后,全球气温在过去十年上升了0.08℃至0.16℃,长期变暖趋势是每十年0.16℃[9]。

    据参考消息报道,英国气象局说,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16℃,但在过去10年里,气温只上升了0.05℃[10]。

    根据哈德雷气候预测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地球表面温度每隔十年上升0.16摄氏度;在2000年至2009年之间,上述增幅降至0.05摄氏度到0.13摄氏度之间,但同期的CO2排放量却有所增加。目前科学家对于上述变化的起因还并不明确,但其表示大自然的变异性可能是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与此同时,科学家表示平流层的水蒸汽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减少也是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减速”的诱因,而专家表示另一可能原因在于来自亚洲地区的悬浮微粒排放量有所增加,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能够折射太阳光并对地球产生一定的冷却作用。德雷气候预测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还表示尽管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速率稍微有所放缓,但地球变暖仍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势所趋[11]。

    2009年国际上有两条比较公认的全球温度序列:一条是英国Hadley中心从1850年以来的观测温度序列,另一条就是曼等人的“湿面条”温度序列。钱维宏研究组用观测序列做了分析,通过模型截取不同年代的数据,他们得出结论:1850—2008年的温度长期趋势是每百年增温0.44℃,1910—2008年期间每百年增暖0.74℃,1976—2008年期间每百年增暖1.70℃,但1998—2008年期间每百年降温0.10℃[12]。

    对比可知,“1976—2008年期间每百年增暖1.70℃”和“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地球表面温度每隔十年上升0.16℃”大致相同。但是,近十年的变暖的速度却有四种不同的数据:1998—2008年期间每百年降温0.10℃[12];过去10年里气温只上升了0.05℃[10];在2000年至2009年之间,上述增幅降至0.05摄氏度到0.13摄氏度之间[11];在作出人工修正后,全球气温在过去十年上升了0.08℃至0.16℃[9]。

    四种数据差距太大,其真实可靠令人生疑。气候学家有责任把真实的气候变化报告给公众,不可重复和不能认证的数据不具有真实性。当然,这四种数据都表明一个明显的趋势,全球变暖明显减速[13-18]。

                  简短的结论:识破气象学家的谎言
 
    全球气温没有逐年上升的事实迫使气象学家改用十年均值来证明全球持续变暖,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谎言:事实上,十年均值的变暖速度要比年均值变暖的速度慢得多,即使1998年的全球温度保持不变地持续到2010年,近十年的平均温度仍然是最高值。所以,年平均温度停滞不前是事实,近十年平均温度最高是假象。1998年以后,气象学家一直在用假象来欺骗世界公众。

参考文献

1. NOAA:2009年为有记录以来第五最暖年。2010年01月28日15:44  中国天气网。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0/0128/51568.html
2. 程瑶。2005年是地球有观测记录以来第2个最暖年(图)。2006-01-07 20:54:14 来源: 国际在线。http://news.163.com/06/0107/21/26T3UL2T0001121S.html
3. 世界气象组织称2010年是史上第三个最热年份。2010-12-03 13:09:45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0-12-03/content_1329991.html
4. 付旭。世界气象组织称2010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2011年01月20日23:39  国际在线。http://news.sina.com.cn/w/2011-01-20/233921849115.shtml
5. 去年“最热”。凤凰网科技。2011年01月14日 03:30 武汉晨报。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1_01/14/4272830_0.shtml
6. 在严寒中讨论全球变暖: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倒退。凤凰网资讯。2010年12月09日 10:04光明网。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0_12/09/3420485_5.shtml
7. 杨学祥。在严寒中讨论全球变暖: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倒退。 2010-12-8 07:14 科学网。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1413
8. 杨学祥。2010年与2005年和1998年共同成为最热年。 2011-1-21 07:03 科学网博客。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6421
9. 克莱夫•库克森伦,译者:何黎。英国气象局:全球仍在变暖 但速度放缓。2010-11-29  来源:金融时报。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11/1203438.shtml
10. 环境污染减缓全球变暖?参考消息,2010年11月29日第7版.
11. 游雪晴。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2℃证据不足(组图)。2010-02-10 09:06:00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http://news.163.com/10/0210/09/5V5ATL5D000120GR.html
12.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变暖速度:谁的预测更准确?发表于 2010-12-3 16:29:31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9977
13. 章轲。第四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引发的思考。绿叶,2007年第3期。http://www.qikan.com.cn/Article/lvye/lvye200703/lvye20070305.html
14. 杨学祥。全球变暖权威的可信度:全球变暖加速还是减速?发表于 2010-12-1 8:18:4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9102
15.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五次修正:全球变暖速度放缓. 发表于 2010-11-30 7:17:26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776
16. 杨学祥. 全球变暖:谁的表述更科学?发表于 2010-12-5 7:16:1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0429
17. 杨学祥. 全球变暖:自相矛盾的数据和结论. 发表于 2010-12-4 4:21:3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0135
18. 杨学祥. 潮汐变弱导致冷暖不均:暴热之后须防爆冷.  发表于 2010-11-29 6:50:5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442


1980-2010年全球温度变化的实测和模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07932.html

上一篇:湖南省今起再迎雨雪冰冻天气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中国南冻北旱可能与拉尼娜有关:世界气象组织和我们的看法一致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杨华磊 吕喆 hxdai2008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