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意义并不在于本人,而在于父母。 (1011 bytes)
Date: January 21, 2011 07:27PM
至少N十年没有回家过过年的镜某是这样理解。因为这是父母“确认”他们吸引力的一个机会。
到乡下过年,这是镜某小时候的一个梦想。因为都说乡下过年热闹。相对于城里而言,当时乡下保留的各种习俗还是很多的。但这个梦想至今仍未能实现。与带家母回乡的愿望没能实现,也永远也实现不了了。带着闺女认祖的愿望也只实现了一半儿。趁着老一代人还没有死,应该抓紧办。
在确定的时间、空间里作确定了的事儿,这样作本身就是意义。过去不大理解伊斯兰教人的麦加巡礼,也不理解藏族人“五体投地”去拉萨拜佛。但是三十过后就都理解了。能让人们相信“共产主义”,也就可以让人们相信麦加巡礼的作用。在“脑理学”上两个是一样的。
赵本山演过一个《落叶归根》的电影。没有看过,只是看过介绍。知道有这个民俗,这也算是个“信仰”吧。过去有个日本电影叫《望乡》,与《追捕》一样,很有些影响力,也是说人老了想家的故事。遗憾的是这些电影都没有在剧场看过的记忆。也许是看多了、记混了。
春运的拥挤,从某种意义上更说明了春节回家的意义。所谓“价值”往往就是这样的事儿:大家都做才有意义。就如同女孩裙子的尺寸,都短了,你不想短都不成;到了裸泳海岸,你穿衣服就要脸红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06861.html
上一篇:
不会说话的饶老师——说说饶老师的《对病人的责任》下一篇:
局部的“优化”与整体优势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