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ngyy

博文

教育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影响(4)

已有 2253 次阅读 2011-1-21 17:09 |个人分类:社会学学习心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教育家, 思想家, 社会性, 儒家思想

     孔子是我国2500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和对于人的社会性的要求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以孔子思想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要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对于人的社会性的培养的维护就必须了解以孔子思想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和孔子教育思想。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当时因为各封建诸侯、领主的势力逐渐强大,而不断引发各诸侯国家之间的战争,使得社会非常不稳定。也因此给广大百姓带来很多苦难。社会的剧烈变化引发了广大学者的思考,当时出现了诸多思想家,被称为诸子百家时代。孔子创立他的思想体系时吸收了当时诸多思想家的各种思想,特别是老子的思想中对于人的社会性的一些内容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孔子的思想涉及到的方面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关于人的社会性问题,是关于全面维护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使得社会中各阶层的人都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性要求各安其位的思想。通过孔子的一系列著作,我们可以知道孔子的思想的核心一个是“礼”,一个是“仁”。孔子讲“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和西方基督教以“爱”为核心的思想有些类似。但是孔子的“仁”的思想不同于基督教的“博爱”,它是一种建立在社会等级制度下的爱。孔子思想中的“仁”是一种建立在个人道德修养上的爱,这种爱包括了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也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像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提倡的爱是神性(可能是人格化的神)在人的道德范畴中的表现。虽然它们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和培养都是有利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建立在个人道德修养上的“仁”更加有现实意义。所谓“礼”就是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在互相交往中间,必须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严格遵守与其社会地位相应的规范。这个社会地位包括在公共社会中的地位,也包括在家庭、家族中的地位。如一个人他在公共社会中可能有很高的地位可以支配和指挥很多人,但他在家庭中可能是一个晚辈又必须孝敬他的长辈。孔子的这个“礼”的思想是特别地适应等级社会中对人的社会性要求。他提出实现“礼”的主要方法是“克己复礼”,就是克服和克制人本身的特性,而服从社会规范。以后在长期的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中,中华民族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性——儒家思想体系。为了把这个儒家思想体系推广到广大民众中去,让除了能够系统地学习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以外,广大民众都能够接受这个思想体系,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儒家思想体系加上“天人合一”的宗教思想,把儒家思想体系以天意来要求民众接受。这样儒学发展成为儒教,成为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超过道教、佛教的第一宗教。儒教实际上是一种宗教、哲学、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四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其中核心的思想是儒学,儒学的基本伦理特性是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儒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性进行维护和培养为重要内容的学问。儒家思想体系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并且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很多学者认为,现代科学之所以没有首先在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中国出现,主要也是因为儒家思想体系的局限。但是,我认为它的很多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和培养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还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不想进一步对孔子和儒家的思想体系做什么评价,主要是说明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的作用。
    孔子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是教学,在当时中国社会中只有“官学”,只有社会统治阶级的子弟才能够接受教育,掌握文化知识。而孔子开设私人办学,实施“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把文化知识对普通阶层的人开放。这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平民教育。人类早期的知识记录主要是以宗教文件的形式,为了使得广大的民众产生对神的敬畏,宗教往往把知识神秘化,同时把知识传授范围也局限在少数宗教人士和统治阶层中。而孔子提出“重人事,轻鬼神”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从宗教的约束下解放从来,成为维护与培养人的社会性的重要活动。随着平民教育的发展,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到公元前200多年的汉朝,儒学在统治阶级的“独尊儒学”国策下,正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从公元605年隋朝大业元年开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吏。科举制度彻底改变了国家官吏由贵族世袭的旧管理制度,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国家统治阶层。这一政策大大推动了教育在中国的普及。虽然由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的限制,受教育的人口比例还是少数。但是相对于世界同时期的情况来说,中国教育的普及程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稳定和促进作用仍然是十分巨大的。从汉朝开始到清朝,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衰败为止的150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的经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文明走上一条繁荣昌盛和广泛传播之道路,无论国家遭受什么样的变迁,而在广大民众中深深扎根的中华文化却能够代代相传。在多次的国家因外族入侵而灭亡的情况下,中华文明不但不会被毁灭,而且还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十分独特和唯一的情况,以孔子教育思想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中国教育模式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13-406591.html

上一篇:教育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影响(3)
下一篇:对“专家”的歪解
收藏 IP: 59.174.200.*|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