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冰冻灾害和拉马德雷灾害链

已有 4627 次阅读 2011-1-4 02:1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灾害链, 拉马德雷, 冰冻灾害

冰冻灾害导致贵州160万人受灾 启救灾Ⅱ级响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3日22:20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月3日电(记者周芙蓉 杨洪涛) 记者从贵州省政府应急办了解到,持续低温凝冻天气导致贵州16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人民币。为做好救灾工作,3日,贵州省减灾委紧急启动救灾Ⅱ级响应。

  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2010年12月31日夜间以来,贵州部分地区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出现持续低温凝冻天气。贵州中部、北部、南部等地先后出现冻雨并不同程度受灾,境内多条高速、高等级公路以及通县通乡公路结冰,交通受阻,不同程度出现车辆和人员滞留,部分地方电线覆冰。

  贵州省减灾委要求各成员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各市(州、地)减灾委密切关注动态,将所掌握的灾情信息、救援救助工作情况、灾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灾区需求等及时上报;把抗冻保民生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交通疏导、采取撒盐铺沙等措施保障道路通行,千方百计减少道路滞留车辆和人员,减少交通压力;做好滞留车辆、人员的救援和饮水、食品、衣被、取暖等救助工作;对滞留客车上的人员疏散到附近城镇妥善安置。

  同时要求对因受冰冻灾害影响的灾区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村“五保户”、残疾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深入摸底排查,加快救助粮款发放进度;对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组织基层干部送粮、送衣被,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http://news.sina.com.cn/c/2011-01-03/222021752430.shtml
湖南62县市出现冰冻 启动冰雪灾害二级响应(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03日16:02

  1月3日,因贵州境内发生道路结冰,西南出海大通道贵新高速封闭,大量人员滞留广西境内。中新社发 河宣 摄
  中新社长沙1月3日电 (刘柱)瑞雪兆丰年,但湖南道路交通却“冻”得不轻。1日至3日,湖南多部门先后发布暴雪蓝色预警、结冰暴雪预警并启动高速公路冰雪灾害二级响应、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全面应对此轮低温雨雪天气带来的诸多状况。

  湖南气象部门3日上午10时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日8时至3日8时,湖南有62县市出现冰冻,冰冻主要出现在怀化、邵阳、衡阳、永州、郴州、娄底、株洲、长沙等地区,其中怀化靖州县冰冻厚度达6.5毫米;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雪,湘中以南局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雪,且出现不同程度的积雪,益阳、株洲、临湘积雪深度最大为6厘米。

  受此影响,湖南省境部分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交通中断。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日下午紧急启动三级应急预案,采取六条措施确保公路水路交通安全畅通,确保出行安全;3日凌晨,湖南启动高速公路冰雪灾害二级响应,组成七个督查小组,督促落实各项保畅措施。

  据了解,沪昆高速贵州段(玉屏至凯理)从1日晚关闭至今,造成沪昆高速湖南境内怀化至新晃段滞留大量往贵州方向的车辆。有消息称,此路段最早要到4日才能解除封闭。2日,杭瑞高速常德至吉首段由于地穆安隧道由东往西方向路面斜坡结冰,导致车辆受堵,该路段实行了短时间交通管制。

  此外,湘西自治州、怀化市、 张家界市有12条国省道因冰冻或山体滑坡阻断交通。截至2日下午6点半,湘西境内多条国省道大部分地段因冰冻中断交通,干线基本中断交通,客运班车基本停开;怀化境内数条国省道部分路段因冰冻中断交通。

  湖南省气象部门3日上午10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Ⅲ级应急响应。预计湖南未来一周冷空气活动频繁,省内以阴雨雪天气为主,气温明显偏低。6日至8日,湘西及湘中以南部分地区冰冻又有发展。
(责任编辑:刘士朋)

http://news.sohu.com/20110103/n278651788.shtml

视频:湖南贵州重庆等地冰冻灾害仍在持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3日18:46  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冰冻 简介:   受北方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湖南、贵州、重庆等地冰冻、雨雪天气仍在持续。当地高速公路结冰,严重影响出行,电网用电负荷急剧攀升,中央气象台今年首发冰冻预警。

  1月3日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播出以上节目视频。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1-01-03/184661226099.html#61226005

2011年首份农业气象预警:农作物注意防御雨雪冰冻灾害
 
http://www.rednet.cn  2011/1/3 16:44:44  红网 

  红网长沙1月3日讯(通讯员 杨玲)受地面较强冷空气影响,自1月1日开始,湖南省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全省普降小到中雪,湘中以南局部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雪,湘西、湘中以南等65个县(市)还出现1~3天冰冻天气。
  
  未来一周冷空气活动频繁,省内仍以阴雨雪天气为主,气温明显偏低。预计:3日晚~5日受扩散南下的地面冷空气影响,我省仍维持雨雪天气,湘南降雨(雪)较明显,冰冻将逐渐减弱南压;5日晚~8日受高空低槽和分股南下的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我省还将出现连续低温、雨雪天气,湘西及湘中以南部分地区冰冻又有发展。
  
  为减轻低温雨雪天气对越冬作物的不利影响,湖南省气象局发布2011年首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提醒各地要密切关注当地天气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农业气象专家建议:
  
  1、加强越冬作物和畜禽舍防寒保暖,减轻低温、冻害影响。在雨(雪)天气间隙,可用秸杆覆盖或培土等方式,加强油菜、蔬菜等越冬作物保暖,防止叶片受冻。畜禽应加强保暖,适时采取增暖措施。同时注意迎风坡面和高山地区林木、果树防寒防冻。
  
  2、加强大棚、温室等农业设施检查,注意加固;在出现中到大雪时,及时人工除雪,以防农业设施压蹋事故。同时加强农果园巡查管理,发现果树积雪,及时采取摇雪等人工除雪,防止积雪压断树干。
  
  3、在雨(雪)冰冻天气后,地势低洼的油菜地、蔬菜地要及时清沟沥水,排渍通气,预防渍水伤根,提高抗寒力。
  
  4、加强交通部门、农产品市场管理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调运蔬菜,保证蔬菜等农产品供应有序。

[稿源:红网]
[作者:杨玲]
[编辑:李泽清]
http://hn.rednet.cn/c/2011/01/03/2151142.htm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5-14 7:22:29
 
                       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 
                                 杨学祥

北京德润林5月13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从历史角度来看,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在40%。目前太平洋海面下的状况显示水温要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说明海面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拉尼娜现象可能在冬末或春季形成。气象局的南方涛动指数(SOI)显示,截止到5月10日 的30天里,SOI值为10,相比之下,截止到4月26日 的30天里,SOI值为16[1]。

我们在2010年4月7日指出,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2009年6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在1月25日-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没有消失,表明其能量没有释放完毕,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2]。

继续监测表明,直至4月22日,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增温阶段,但是,到5月3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开始下降,5月6日持续下降,5月10日迅速下降[3-6]。

根据2010年4月29日和5月13日海温异常(矩平)对比,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持续下降[7]。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在北半球是夏季晚期及秋季)[1]。

夏至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实际上,厄尔尼诺的消失表明其持续能量已完全释放;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今年日食-厄尔尼诺-拉尼娜系数为-1,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8-11]。由于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现象得到加强,因而有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拉尼娜事件往往伴随严重低温冻害、强沙尘暴、强台风、异常旱涝等自然灾害,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转换期间,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20-40厘米,形成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容易引发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频繁地震和火山活动[12-14]。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全球强震频发,与厄尔尼诺的高潮和消失相关。

有气象专家认为,2009-2010年的“假厄尔尼诺”导致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15]。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

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

参考文献

1.  澳大利亚气象局: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现象可能发展。日期:2010-05-13 13:46 作者: 来源:李磊工作室。 http://www.agri.gov.cn/gjdt/t20100513_1485018.htm

2.  杨学祥,杨冬红。厄尔尼诺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发表于 2010-4-7 4:13:1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9597

3.  杨学祥。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迅速下降 。发表于 2010-5-12 13:10:2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3250

4.  杨学祥。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继续降低。发表于 2010-5-8 4:18:4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1303

5.  杨学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下降。发表于 2010-5-5 9:28:56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9960

6.  杨学祥。 厄尔尼诺进展。发表于 2010-4-23 4:20:0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5135

7.  杨学祥。澳大利亚气象局: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现象可能发展。 发表于 2010-5-14 4:38:2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4083

8.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9.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10.杨冬红, 杨学祥.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11.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4):5-12.

12.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2010-01-12 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13.杨学祥,杨冬红. 2007年下半年地震趋强拉尼娜可能出现(修改稿). 2007-7-2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envir.online.sh.cn/forum/2007/200711652.htm

14.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9-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71.htm

15.气象局研究员称严寒天气难改气候变暖趋势。2010年01月26日03:34  21世纪经济报道。http://news.sina.com.cn/c/2010-01-26/033419544905.s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4098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2-30 9:03:24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证实

                                                 杨学祥

水利部部长陈雷最近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我们成功抵御了2006年川渝百年未遇的旱情、2009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的干旱、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有效应对超强台风的袭击,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妥善化解了唐家山105处堰塞湖风险,及时抢修玉树震损水电工程,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和白龙江淤堵疏通任务[1]。

统计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2004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2]。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

1.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台风和飓风灾害

        2007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

        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重新进入高活动期。

3.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强震频发与低温冻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

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易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5)、1957、(1964)、1969、1972、1976、1977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

4.流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爆发年有以下8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为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第8大特征是湖南严重冻害发生后1-4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严重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2009年4月爆发的甲型流感验证了这一预测。

我们在2010年9月14日指出,200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流感暴发强度远小于预期;2012-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流感暴发强度可能在2012-2013年增强,人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5.干旱与洪涝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

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1931年(长江、淮河特大水灾)、1932年(松花江特大水灾)、1933年(黄河特大水灾)、1951年(辽河特大水灾)、1968年(珠江、闽江、湘江、赣江大洪水)、1969年(新安江、分水江流域及嫩江中游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

两个月亮赤纬角极大值时期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组成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潮汐导致灾害多发;两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组成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潮汐强度变小导致全球加速变暖。

6.证据和结论

美国媒体于2010年12月19日发表文章,盘点2010年在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文章指出,2010年是名符其实的“灾难之年”,共有26万人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丧生,全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20亿美元,创下近40年来的最惨烈纪录。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止至2010年11月30日,全球共有25万人在自然灾害中丧生,而考虑到海地等国家仍在灾难的笼罩之中,这一数字在年底必将突破26万大关。在2009年,全球因自然灾害而丧生的人数仅为1.5万,尚不到今年的十分之一。2010年造成最多人死亡的自然灾害分别是海地大地震、俄罗斯大火和巴基斯坦洪水,发生在智利、土耳其和中国的地震和泥石流也使这些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此外,印度尼西亚火山连续爆发、席卷整个东南亚的台风“鲇鱼”都是往年极少见到的大型灾难。这些灾害共造成了22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比整个香港的经济总和还要多[4]。

据联合国提供的数字,2008年全球有23.6万人在300多起自然灾害中丧生,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中仅次于印度洋海啸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其中纳尔吉斯飓风在缅甸造成了13.8万人的死亡,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8.7万人死亡,这两场灾害的死亡人数就占全年因灾总死亡人数的93%。2008年全球受灾人口有2.13亿,其中中国冰冻灾害受灾人口7700万人,四川地震受灾4600万人。2008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1810亿美元,其中中国四川地震造成的损失850亿美元,就占了约一半。居第二位的是艾克飓风在美国造成的315亿美元损失。中国南方冰冻灾害造成了210亿美元损失居第三位。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是多灾且因灾遭受损失最严重的国家。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40年来第一次把传染病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别六级。面对自然灾害,早预警、早行动已经成为全球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概念[5]。

世界知名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2009年12月29日发布公报说,2009年全球大型自然灾害虽有所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也显著下降,但自然灾害的总量却有所上升,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公报显示,2009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约为500亿美元,仅为上年的四分之一。其中,全球保险行业需赔偿220亿美元,相比上年的500亿美元大幅下降。由于大型自然灾害数量减少,相比2008年22万人死于自然灾害的庞大数字,2009年天灾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为1万人左右,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是9月份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附近海域的地震,有近1200人死亡[6]。

从气候的自然条件来说,2006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2012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2014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这个时段是流感爆发和南亚强震发生的危险期,应加强预防和监控。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都将造成巨大的灾难。

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表明,今后20年内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全球强震和我国低温冷害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

2007-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在2008年1月给中国南方带来罕见的冰雪冻灾,2010-2011年的拉尼娜事件导致2010年12月欧美暴雪破历史记录,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致使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低温冻害频发时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1.水利部部长:十一五期间洪涝干旱灾情历史罕见。2010年12月30日05:08  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news.sina.com.cn/c/2010-12-30/050821731292.shtml

2.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3.杨学祥。 2010年为世界灾害年:现实、预测和展望。发表于 2010-12-21 7:17:19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617

4.王欣。美媒称2010为自然灾害之年 26万人丧生创40年新高。2010-12-20 10:35 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12/1355613.html

5.范筱。金融危机及突发事件导致2009年国际形势动荡。2009-12-24 11:06新民网。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2/24/3147751.html

6.周谷风。统计显示2009年全球天灾总量上升 损失减少。2009年12月30日 13:23:48  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12/30/content_12728614.ht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897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00739.html

上一篇:冰冻灾害:持续低温 洪泽湖大范围冰冻 等
下一篇:英国可能经历300年来最严酷寒冬:百年极寒将被证实
收藏 IP: .*| 热度|

2 曹广福 鲍海飞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