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而不忘使命,寡欲却勇担责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ngmingde

博文

关于期末考试及读书致大学生信

已有 3486 次阅读 2010-12-17 10:06 |个人分类:教学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读书, 考试, 创造

【老师前言:当今的大学生不愿读书、不屑于读书、不会读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老师当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论你如何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总是效果甚微。那么大学生们在学校里究竟干些什么,究竟有多少同学、花费多少时间在读书,这都是一个问题!只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才摆出非常可怜的样子,有的甚至抹着眼泪让老师“可怜可怜我们这些孩子们吧”,划划重点吧,或者直接把考试题告诉他们吧! 遇到这种情况,老师的全部感觉就是——失败!失败的教学——失败的老师——失败的学生!为此我也想了很多,我们的老师也都想了很多,结果只是摇头而已。应不少同学询问,我不一一回信,便在此发一公开信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便对大学生们有所裨益。】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在圣诞元旦之际给老师送来的贺卡和电子邮件乃至短信的问候,也祝愿同学们在佳节期间学习愉快,考试成功!
          之所以写这封信,主要是因为一些同学在问候的同时也十分关心期末考试的事情,并提出要求,让老师给划划重点,点拨点拨,以便有重点地复习。对于考试来说,这一要求并不过分,但是老师却不能这样做,原因很简单:作为教学重点,平时的授课过程一定是贯彻其中的,只要认真听课,必能领悟;而作为考试重点,当然是出自教学重点之中的,因此没有必要划重点。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的意思就是让划考试重点,以便将复习的范围缩到最小,考试能拿到最好的分数。对此作为同样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老师,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老师还是不能这样做。老师想说的是,回顾一下你们的学习态度,不难得出结论:你们的学习功利性太强、或者随意性太大!前者把你们的学习牢牢地套在了考试分数即学分上,后者使得你们随意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因此,一个学期下来,你们的课本仍然是崭新的,你们没有人能够拿出一本像样的学习(读书)或听课笔记!当然并不否定有少数善于学习的同学能够避免这种结果。
          说起应对考试,同学们都是身经百战、“久经考验”的了,应考的技巧不用我去罗嗦,应该说我们目前的教育方法主要地训练了同学们的应试技巧而不是智慧和能力。我只想说你们不愿做但对于真正的学习而言又必须去做的事情,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再三强调的一句话。这话当然不是我之首创,但也的确是我的学习经验和教训之总结。关于读书的趣味和妙处,古今中外有众多伟人名人做过许多深刻独到而影响深远的论述,建议同学们阅读由台湾林衡哲、廖运范译编的《读书的情趣与艺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版),以及新浪读书频道《读书的艺术》(
http://book.sina.com.cn/nzt/1082711141_dushudeyishu/index.shtml),里面收录了中外读书有得之士的肺腑之言,尤其值得当代青年学子咀嚼回味并付诸实践!
           当然,这些名人所谈读书可能并不适用于应试,但我认为至少有一部分是适用的,那就是如何精读一本书。这里我就想谈谈教材-课本-考试的关系。教材是对老师教学而言的,是老师讲学授课的基本材料,当然老师可以补充更为丰富的材料;课本是对学生而言,是一门课程的根据和范本,它概括了这门课程基本的理论框架和知识点;教师依教材命题考试,学生依课本复习迎考。教师授课因其知识背景、研究特长、兴趣爱好、个性素质等而各有千秋,但学生应考本源课本却不能随意变化,此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考试题目千变万化而不离课本基本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若偏离课本则为偏题怪题,是为命题人之水平差矣。老师要想教好课、命好题,必须精读教材不可,否则他无法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用意,当然授课便会不得要领,以老师之昏昏达学生之昭昭,怠矣惘矣!同样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高质量地考试过关,也必须精读课本,舍此没有其他捷径!一个学期下来,十八周的学习时间,每周三四个课时,你对一本二三百页的书居然不知所云,这是怎样的学习效率?!这是怎样的学习方法?!这是怎么样的学习态度?!如果你在大学期间,连一本课本(纯粹的现代汉语表达)也读不懂的话,我不能设想你在阅读其他书籍的时候能够抓住要领!何为精读?精读就是一字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反复咀嚼玩味、沉思冥想,一篇一篇地领悟其神髓、揣摩其内涵、体验其情感、判断其价值、汲取其精华、批判其谬误(当然是自己以为的谬误)、内化其良性思维、付之于探索行动(尝试性地实践)。于是乎,这种读书必然会有与作者对话的灵感闪现,要么在笔记里闪电般地记下自己的思想火花,要么在书的空白处记下自己的质疑和探索。精读——对话——怀疑——思索——想象——创造!这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如此这般读下来,你还发愁考试么?考试无非就是变着花样看你是否真正掌握了你所学的知识、是否真正培养了一些基本的技巧能力!你还发愁自己的创新能力么?创新能力不就是高效汲取新知识的能力、怀疑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么?你还发愁自己的理论思维水平么?这种精读能力本身不就是理论思维能力么?这种精读、这种怀疑思索和想象本身就是理论思维!不仅不用发愁,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将这些笔记或评注整理出来就是自己的独创性论文——科研成果!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这个样子的!当然这只是一个重要部分,关于创造性或研究性学习还有很多东西可谈,因本文目的所限在此免谈,大家只要知道这是核心的部分即可。——而大家所存在的问题是:有谁真正下过这样精读的功夫?如果没有,那就做起来吧!应对考试是一个机会,一个月乃至一两周之内精读本学期所学习的全部课本,培养学习的能力,你将终身受用!当然如果你平时已经能这么做了,那么你就更不用发愁了!
           对于考试,还有题型的训练。有些同学完全撇开课本只从网上或者其他应试型参考书上弄大量的题目来做,陷入题海战术,以为只要做题背诵题目答案就可应付考试。我要说:这是大学生的幼稚病,是将大学当成了中学,是将大学期末的水平或合格考试当成了选拔性的高考!适当地接触一些题目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完全扔掉课本,就等于本末倒置,你这种复习与老师平时辛辛苦苦地授课、与多少人精心编写的教材完全无关,那你学到的是什么呢?除了几个题目和几个有标准答案的教条外,你什么也不知道——不仅知识上一塌糊涂,而且智慧能力上一无所获!如此舍本逐末的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是致命的!根据我的经验,四年大学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对待校本课程的态度,一个是对待闲暇时间的态度,前者决定你基本的专业学习能力,后者决定你今后乃至一辈子人生的质量;态度就是思维方式,态度就是价值取向,把握好了你就是自觉的有收获的大学生,否则就是盲目的、自发的、无可奈何的、茫然不知所措的大学生!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言不达意,希望同学们能够领会——学会读书,学会体验性、创造性地读书是大学生一切素质的源泉。最后真诚地祝愿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写于2006-12-28 09:3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727-394443.html

上一篇:“流氓教师”也是娱乐时代的特殊产物
下一篇:中国怎样制造诺亚方舟:我的低碳生活狂想
收藏 IP: .*| 热度|

6 强涛 苏峻 孙学军 郭超 陈飞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0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