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真正优秀的研究生是不需要指导的 精选

已有 15408 次阅读 2010-12-15 13:09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 指导

真正优秀的研究生是不需要多少指导的
(王德华)
 
 
据网上报道,《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出炉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184-1.shtm),里面披露“半数导师月指导学生不超两次”。显然这是揭当今的研究生教育的疮疤,目的一定是为了提高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水平,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学生得不到导师的指导,作为学生来讲是很不幸的。可以说,这样的导师不够格,不负责任。但是,我倒是认为,从一个方面讲,如果你是优秀的研究生,遇到这样(暂且说不合格吧)的导师,得不到指导是一件幸事。他(她)不去指导你,这恰恰是他(她)该做的事情。前提是,他(她)能够给你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宽松的研究环境。如果你有思想,这是施展才华放飞智慧的机会,咋不是一件幸事呢?
 
能够对学生指导和不指导,不是判断一个导师是否够格的标准。不够格的导师会对学生疏于指导,有些够格的导师,也可能会有意对某些优秀研究生“不指导”。这两种情况,都是应该鼓励的。作为研究生,应该把握住这些难得的机会。
 
根据人才成长原则,出类拔萃的人才只能是少数,这可能就是那些各种花样的人才计划设立的一个基础吧。所以,总体来说,大多数研究生是需要指导的,是需要认真指导的。大多数研究生注定是科学研究的大军中的普通一员,只有少数会走到最后、走到很远、很高。这少数研究生科学的贡献应该说是最大的,但这几朵鲜花的绽放,一定是需要茂密浓郁的绿叶衬托和扶持的。没有了根基,花自然不会开放,更不可能持久。这就是帅才、将才、“庸才”的关系,精英与草根的关系吧。相关政策偏向一方是可以理解的,但忽视多数是很可怕的,后果会很严重。
 
优秀的研究生总是少数,我们当然不可忽视大多数需要认真指导的普通研究生。可以说,没有广大的普通研究生的贡献,中国的SCI论文数量不会是世界前茅,没有他们的存在,中国的研究生数量也不会是世界第一。但是,那些能够引起世界关注的研究成果,那些耀眼的CNS论文,多数主要是那些优秀的研究生完成的。有时候,明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是很重要的。
 
所以,如果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真的是“半数导师每月指导学生不超过2次”,那么可以预测,只要这些导师们满足研究生们的科研要求(经费和条件),我国未来几年将会有很多的CNS论文发表或相似水平的工作,当然很多普通研究生要被放羊。在一个研究集体里,毫无疑问这个集体的带路人的地位非常关键,导师的水平和责任感也非常重要。那么,不管什么情况,在一个集体里有的研究生能够发表CNS,有的研究生一个字都发表不了。难道真的都是导师的原因吗?不是有句话吗:真正优秀的研究生是不需要指导的。我觉得这很对的,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
背景和数字:
【这项调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委托进行。调查分为博士培养和发展两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博士教育过程,后者针对博士毕业后发展过程。调查涉及全国所有博士培养单位(不含港澳台),共回收有效问卷69133份。这是迄今海内外关于博士质量最大规模的调查。
 
1981年,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151个,2007年达到34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达1739个。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截至2008年,我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近28万人。就数量而言,我国已步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
 
1981年之后的13年间,国务院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了8043名博士生导师。55岁以下的博导1981年仅占12.9%,2006年则达70.9%。1995年博导审批权下放后,1997年至2006年博导数量10年间翻了近两番。《中国博士质量报告》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393807.html

上一篇:研究生有责任让导师随时知道自己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常规指导是针对普通研究生的
收藏 IP: .*| 热度|

29 张玉秀 刘全慧 刘玉平 曹广福 孙学军 李丕鹏 陈国文 唐小卿 王先驱 吉宗祥 吕喆 王靖琰 高莉 柳东阳 李志俊 蔣勁松 李学宽 许培扬 杨亚军 贺乐 强文丽 崔业让 张南希 吕杰 蔡龙龙 魏晨 王恩飞 xqhuang zgg

发表评论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