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q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qx

博文

软件空间:当软件遇到网络

已有 4378 次阅读 2008-9-10 15:06 |个人分类:未分类

        最近正在写本教材,翻出了5年前写过的一本书《应用服务器 . 原理与实现》。读了一下,觉得当时写的前言还有些价值,就截取前面的内容,贴到这里,作为软件空间系列的第一部分。

软件运行平台正在从单机环境发展为网络环境,这导致了软件在支持对象、交付形式、关注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软件系统正在由个体的计算工具向群体的合作工具发展,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模式是这一发展的典型表现;软件的交付形式正在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发展,近年来出现的应用服务提供商(ASP)、Web服务等是这一发展的典型表现;软件关注的内容正在从以正面功能为主要考虑对象向兼顾侧面约束发展,近年来出现的面向侧面的编程与早期的划分关注相呼应,是这一发展的典型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在软件发生上述转变过程的同时,出现了大量的软件规范。几乎每年都有一系列的新术语、新技术出现,例如:RPCDCEOMACORBACOMDCOMEJBJ2EEDNA.NETWeb 服务、CAPKI等。这些英文缩略语中的每一个都对应着一系列的概念与规范,概念如互操作、接口、构件、服务、命名、安全、代理等,规范如JRMPIIOPSOAPIDLMIDLWSDLUDDI等,软件研究与开发人员对此应接不暇。不仅如此,对于大多数人员,可供阅读的往往是一些零散的介绍或枯燥的规范。而这些规范又多数只讲结果,不讲原因,容易造成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深入地掌握不同规范之间的复杂关系更为不易。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决定撰写一本书,希望帮助研究人员较快地把握上面提到的种种概念与规范。但用一本书讲述大量的概念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书容易空洞抽象,缺乏主题,缺乏条理性。幸运的是,在酝酿过程中,与应用服务器相关的一些概念与产品逐步为广大的软件开发与研究人员所接受。应用服务器被认为是网络环境中的“操作系统”,是继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之后的第三类里程碑式的基础软件。不仅如此,应用服务器几乎涉及了上面提到的所有概念与规范。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主题,使我们可以围绕应用服务器所涉及的互操作、构件与公共服务等内容设计全书的组织结构。

与此同时,我们开始动手研制自主版权的应用服务器原型——PKUAS。在分析了业界的多种应用服务器之后,我们发现:由于关注重点的不同,不同应用服务器对上述概念的支持差别很大。例如:有的较少考虑互操作问题,有的对构件的支持不足等。上述种种因素都促使我们做出了自行开发应用服务器的决定。通过这样一个开发过程的磨练,促进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规范,去思考概念与概念、规范与实现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到后来,这反而成了本书顺利完成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

本书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许多规范,但我们努力避免简单地罗列各种规范,而是以探讨规范出现的动机为引子,阐述相关的概念,解释其中的原理,并介绍相关的解决思路、解决方案。书中对规范的介绍甚至可以看作是对原理的一种注解。实际上,如果想更深入地掌握某种规范的细节,仍然需要下大力气研读规范原文。

值得高兴的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分重视应用服务器的研究与开发,在“863计划”中支持了多个与应用服务器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我们所开发的PKUAS也得到了“863计划”的资助。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应用服务器的研究与产品化工作,增强了我们专注于应用服务器的信心,也促使我们反复修改本书,以尽量提高讲解的效果。

         ......

        当软件的运行平台从单机环境转变为网络环境时,软件系统也由个体的计算工具向群体的合作工具发展。群体的合作过程是复杂、易变的,这导致了庞大、易变、关系错综复杂的网络软件。由此看来,网络软件的复杂性与变化性是其自身所固有的。对于复杂性问题,目前人们已经掌握的行之有效的原则性手段包括:抽象、分治、分层等。这些原则在软件领域又常常体现为信息隐蔽、模块化、层次化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原则仍将在网络软件的开发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本书涉及的互操作、构件、公共服务三大内容皆与上述各种原则密切相关。对于变化性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是基本原则。在软件领域,除上述“信息隐蔽、模块化、层次化”等方法可以继续利用外,其他常用的方法还包括:参数化、接口与实现分离等。(《第一章》小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59-38471.html

上一篇:马克思的墓志铭
下一篇:从孙家正的分析看我们当今的社会道德体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1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