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的月球探测计划
目录
(1) 概况
(2) 苏联早期的无人探月任务
(3) 月面着陆的尝试
(4) 绕月探测任务
(5) 探测器(Zond)计划:载人登月前的准备
(6) 无人取样返回和月球车任务
(7) 未来计划
(8) 参考资料
概况
1961年,美国的肯尼迪总统提出美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60年代末把美国人送上月球。为此,NASA在60年代着手进行了三个载人飞船计划——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和一系列的无人月球探测计划。这些努力最终使得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0号成功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到了月球上。
美国人在登月竞赛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全世界人们都耳熟能详的。而比较不为人所知的是几乎与此同时从1959年到70年代中期苏联也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一些不容小觑的成功,发射了一系列月球探测器,包括月球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以及无人的取样返回探测器。除此之外,在此期间苏联也着手进行了一些为载人登月而做的努力,而虽然苏联没能完成登月的壮举,但它却成功完成了几次为载人绕月而进行的几次绕月返回试验,以及发展了一些有助于其他载人和无人探测任务的技术。
苏联早期的无人探月任务
苏联的月球探测始于1959年(事实上苏联的月球探测始于1958年,这年苏联发射了三颗月球探测器,但不幸的是这三次任务均由于火箭在升空后不久发生爆炸而失败——于是这三颗月球探测器均没有正式的命名,所查找的文献中均是依照年代号将其记为月球
但当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没有让努力的苏联人失望,这颗
为庆祝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上天两周年,苏联于1959年10月4号发射了月球3号。这颗探测器同样没有让人失望,它是一颗执行月球飞越任务的探测器,在绕到月球背面后它成功拍摄到了70%的月球背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这么清楚地看到了月球背面的风光(要知道,由于潮汐锁定效应,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地球上的人一直以来都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因速度不够,在飞越月球后月球3号没能逃离地月系而继续绕地月系运动,直到
月面着陆的尝试
月球1~3号是苏联的第一代月球探测器,之后的月球探测器进行了改良,以适应新的探月方式,毕竟如果仅仅是撞一下月球,这样的探测方式的性价比也太低了(这样一来只有在撞月前的一小段时间探测器的仪器才有机会运作)。于是第二个阶段苏联的探月方式变为月面软着陆和绕月探测。不过,在成功实现这样的探测任务之前,苏联遭受了重重的失败,这样子的摸爬滚打持续了6年(包括两年的“空白期”没有发射任何月球探测器),期间有10次月球号软着陆任务遭到了失败。
探测器 |
发射日期 |
任务 |
备注 |
月球 |
1963.1.4 |
月球软着陆 |
未进入地球轨道 |
月球1963B号 |
1963.2.2 |
月球软着陆 |
未进入地球轨道 |
月球4号 |
1963.4.2 |
月球软着陆 |
地月转移中途轨道修正失败,以 |
月球 |
1964.3.21 |
月球软着陆 |
发射失败 |
月球1964B号 |
1964.4.20 |
月球软着陆 |
未进入地球轨道 |
探测器 |
1964.06.04 |
月球飞越 |
计划飞越月球,但发射失败 |
宇宙60号 |
1965.3.12 |
月球软着陆 |
未脱离地球轨道,失败 |
月球 |
1965.4.10 |
月球软着陆 |
未进入地球轨道 |
月球5号 |
1965.5.9 |
月球软着陆 |
制动失灵,撞毁在月面 |
月球6号 |
1965.6.8 |
月球软着陆 |
月球6号飞行路线偏离月球,成为一颗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 |
探测器3号 |
1965.7.18 |
月球飞越 |
成功拍下25张月球背面的高质量照片 |
月球7号 |
1965.10.4 |
月球软着陆 |
因制动火箭的过早点火和过早关机,月球7号坠毁在月球上的风暴洋中 |
月球8号 |
1965.12.3 |
月球软着陆 |
因制动火箭没有及时点火而坠毁在风暴洋。 |
月球9号 |
1966.1.31 |
月球软着陆 |
在经历过数次失败后,月球9号终于在风暴洋软着陆。着陆后15分钟便拍下第一张照片,着陆器上的电池一直工作到 |
宇宙111号 |
1966.3.1 |
环月轨道器 |
没有脱离地球轨道 |
月球10号 |
1966.3.31 |
环月轨道器 |
月球10号是首个环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器,比美国的月球轨道器1号提前4.5个月进入绕月轨道,在近月点为 |
苏联人在月球上重新取得成功始于1965年7月的探测器3号飞越月球任务。这颗
百折不挠的苏联人最终于1966年2月3号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实现这一壮举的是月球9号,这颗
在月球9号之后,苏联人又发射了月球13号软着陆器,相比较而言月球13号登月舱的重量比月球9号更重,除了成像系统之外还加载了一套科学仪器。
自此之后,苏联没有再发射过“纯”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而是不断地尝试并成功进行了绕月探测、在月球上释放月球车、采样返回、绕月返回的探月任务,当然,这些就是后话了。
绕月探测任务
苏联第二代月球探测器的另外一个任务是实现绕月飞行。
继月球10号之后,苏联又成功发射了月球11、12、14、19和22号环月探测器。
探测器(Zond)计划:载人登月前的准备
在一边开展无人月球探测期间,苏联也加快了载人登月的步伐。苏联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开始致力于研究一种新型的载人飞船和一只能够将它和宇航员送往月球的火箭。
苏联为载人登月而做的努力也包括发射了一系列的探测器号月球飞船(包括探测器5~8号),在绕过月球后即返回,宇航员为一些小动物,如探测器5号上的海龟、细菌、植物种子、果蝇,选用这些小动物的原因是想检测一下地月空间中的辐射和其他一些潜在因素是否有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探测器号飞船是联盟号载人飞船的“无人驾驶版”(因为是不载人的),也是载人登月飞船的先导。
探测器5号是人类历史上首颗绕月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的航天器。在绕过月球后即返回地球,值得一提的是,探测器号5号采用的是弹道式再入(ballistic re-entry)方式,返回地球时以5~6°的再入角度进入大气层,再入时的速度达
苏联人在探测器号上的成功让美国人民表示压力很大,并加快了阿波罗计划的实施。美国当局担心苏联人会率先登上月球,甚至可能在1968年12月之前。当时美国的侦察卫星拍到一个很大的月球火箭竖立在苏联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上。
不管怎样的担心,但NASA还是于
在苏联的阿波罗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的同时,苏联于1969年8月7号发射了探测器7号,这次任务本来想将宇航员帕维尔·贝尔格耶夫送上月球,比阿波罗11号提前219天,但因故没能实现,而继续用探测器7号做绕月飞行返回试验。此次飞行中,苏联仍然采用跳跃式再入方式返回地面,但首次提及使用了与联盟号飞船相似的制动火箭,并在返回地球时距离地面
探测器计划结束于1970年10月发射的探测器8号,其对外宣称的目的是绕月运动并考察月球后返回,并在飞行中试验探测器性能,7天后这艘飞船成功地返回在印度洋上。
在这期间,苏联的工程师们正抓紧时间研制一种能够匹敌土星5号(用来发射阿波罗飞船用的)的重型登月飞船运载火箭(N-1号),不过却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从1968年到1972年屡屡发生爆炸事故和经历发射上的失败,在得知美国已经成功登上月球之后苏联最后放弃了登月计划。
除N-1以外,苏联还研制了一种用于宇航员在月球上登陆的登月舱,当然,从来没有使用过。
苏联官方此后矢口否认有过登月计划(毕竟这样的失败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和谐,你懂的),而将舆论导向于在此后几年一直到70年代中期开展的(比较成功的)月球车和无人采样返回任务。直到80年代末,关于登月计划的讨论才得以允许。
虽然苏联的登月计划遭到了失败,但探测器号飞船系列任务为其他月球探测任务带来了许多操作上的经验,此外还对联盟号飞船的操作带来了帮助,而联盟号飞船是苏俄乃至全世界航天史上使用最悠久飞船,至今相继发展了联盟号,联盟T,联盟TM和联盟TMA四种型号。
以下是历次阿波罗飞行任务中采用的运载火箭以及部分任务说明,以备查询:
运载火箭 名称 发射日期 说明
—— 阿波罗1号 —— 未发射
土星5号 阿波罗4号 1967.11.09 首次实验飞行
土星1B号 阿波罗5号 1968.01.22 地球轨道登月舱飞行测试
土星5号 阿波罗6号 1968.04.04 第二次实验飞行
土星1B号 阿波罗7号 1968.10.11 载人飞行,地球轨道飞行测试
土星5号 阿波罗8号 1968.12.21 载人飞行,首次由载人飞行器环绕月球
土星5号 阿波罗9号 1969.03.03 载人飞行,登月舱地球轨道测试
土星5号 阿波罗10号 1969.05.18 载人飞行,登月舱月球轨道测试
土星5号 阿波罗11号 1969.07.16 载人登月,人类首次登月
土星5号 阿波罗12号 1969.11.14 载人登月,降落在勘测者3号附近
土星5号 阿波罗13号 1970.04.11 载人登月,但登月任务因故放弃
土星5号 阿波罗14号 1971.01.31 载人登月,降落在法拉·毛罗高地附近
土星5号 阿波罗15号 1971.07.26 载人登月,首次使用月球车
土星5号 阿波罗16号 1972.04.16 载人登月,降落在笛卡尔环形山
土星5号 阿波罗17号 1972.12.06 载人登月,唯一一次夜间发射
无人取样返回和月球车任务
在开展探测器号计划的同时,苏联的工程师们也在研制一系列新型的着陆器,这些着陆器不仅仅满足于在月面上软着陆,更主要的是能将月壤样品带回地球或者携带一辆月球车在月面上活动,探测月球表面。
从1969年到1970年,苏联尝试发射了6颗以月球号和宇宙号命名的月球探测器,但都遭到了失败。其中月球15号就在阿波罗11号登月后几天撞在了月球上,它的具体任务不为人知,但专家们认为它或者是月球车任务或者是采样返回任务。
月球16号,发射于
月球17号,发射于
随后,苏联继续发射了几颗月球探测器,取得了一些成功。1976年的月球24号之后苏联终止了一切月球探测计划,直到苏联解体之前都没有重启月球探测活动。
名称 |
|
发射时间 |
任务 |
备注 |
月球16号 |
苏联 |
1970.9.12 |
月球采样 |
第一次无人取样返回,采集样品约 |
月球17号 |
苏联 |
1970.11.10 |
月球车 |
携带第一辆无人驾驶月球车——月球车1号,工作11个月,行走 |
月球18号 |
苏联 |
1971.9.2 |
月球采样 |
尝试着陆时撞毁在月面 |
月球20号 |
苏联 |
1972.2.14 |
月球采样 |
第二次无人月球取样返回,采样 |
月球21号 |
苏联 |
1973.1.8 |
月球车 |
携带第二辆月球车——月球车2号,行走 |
月球23号 |
苏联 |
1974.10.28 |
月球采样 |
成功着陆月球,但取样器损坏,3天后放弃 |
月球 |
苏联 |
1975.10.16 |
月球采样 |
未进入地球轨道 |
月球24号 |
苏联 |
1976.8.9 |
月球采样 |
采样返回,取得深处月壤样品约 |
未来计划
苏联从1976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月球,80年代苏联主要把深空探测活动集中在金星和火星探测,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的空间计划,一直到现在俄罗斯也没有开展过月球探测活动。
名称 |
国家 |
发射时间 |
任务 |
备注 |
飞天号 |
日本 |
1990.1.24 |
月球飞越 |
日本第一颗月球探测器,主要目的是为以后的月球探测和行星际探测工程提供数据,检验借助月球引力飞行技术和精确控制引入绕月轨道的技术,没有从月球轨道上发回数据。 |
克莱门汀 |
美国 |
1994.1.25 |
环月轨道器 |
|
月球勘探者 |
美国 |
1998.1.7 |
环月轨道器 |
主要任务是寻找月球上的水。其探测数据表明,月球南北两极可能存在凝结的水冰 |
智能1号 |
欧空局 |
2003.9.28 |
环月轨道器 |
主要目标是测试太阳能离子驱动技术。探测月球地质、形貌、矿物、地球化学和外部环境等 |
月亮女神 |
日本 |
2007.9.14 |
环月轨道器 |
主要目标为高精度三维成像、物质成分、重力场测量、对地极紫外观测等 |
嫦娥一号 |
中国 |
2007.10.24 |
环月轨道器 |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于 |
月船1号 |
印度 |
2008.10.22 |
环月轨道器 |
印度发射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任务预期两年,但于2009.08.29与地面失去联系 |
月球勘测轨道器 |
美国 |
2009.06.18 |
环月轨道器 |
主要目标是对月球表面进行拍摄,为重返月球寻找着陆点,计划工作一年 另外携带有一颗月球撞击器,于 |
参考资料
本文主要内容翻译自:http://astro.if.ufrgs.br/solar/sovlune.htm
其他一些资料来源于网上,具体链接这里不再给出。
本人不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谢绝跨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