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我回国后,旅美学者曹聪在科学网写了《中国科学界正需要马臻这样的理想主义者》。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183 我既感受到曹大哥的诚挚鼓励,又感到青年海归生存危机重重。一方面,离开中国8年,对国内学术界两眼一摸黑。以前的硕士生导师在催化界人人皆知,但她早已退休,且我不在物理化学(催化)口申报。另一方面,在国外压根没人告诉我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更不用说中国的项目申请书了。
除“两眼一摸黑”外,对我来说,还有其它挑战。一方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指标”含义。另一方面,三月初申请,而我妻子的预产期就是三月初。为此,我决不敢掉以轻心。想到在国外时,看到那些惊险的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和杂技表演,都是有妥善的防护措施,有“几重保险”,于是我早早地进行了文献调研,并且读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一书,对这个领域有总的图景。我还反复揣摩网上能找到的一些关于如何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文字资料和PPT,并揣摩了别人给我看的成功的范例。我鼓励自己说:“我能写好科研论文,能写好博客,我也能写好申请书。既然很多事情无法掌握,我就做好我自己的吧,态度决定一切。”1月份就开始写申请书,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我知道,我以前的博导Francisco Zaera也是以这样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学术论文和基金申请的,以至于他同时在研7个项目。
寒假开始了,我在学校里写申请书,我给自己压力,希望在女儿出生前把它写好。写得累了,想换换脑子,还同时整理相关的科研论文、看文献,这样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不荒废自己的专业。到了2月中旬,妻子的肚子越来越大,我每天都如一副盔甲穿在身上般地,不敢轻松,过年也没过成。结果就在2月18日年初五迎财神的时候,女儿提前出生了,而我的申请书也基本写完了。在医院里如“人间炼狱”般地陪了几天,我说“人间炼狱”,是因为一间房间8张床,8个产妇,8个小孩,8个陪夜的。但是就是这样,让我感受到了原始的集体生活,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妻子出院后,我还有一些时间回到学校继续修改申请书,还找了几个教师,听听他们的意见。
投出去后,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很没底,因为谁都不敢说他一定会中。这时候,心态很重要。我想:无非就两种可能:中或者不中。如果不中,还需努力;而中了,一样也要做出成绩,因此说到底,都是要努力,于是我就把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事情忘了,继续努力。其间,还申请了上海“浦江人才计划(A类)”,结果被枪毙了。这个A类浦江人才计划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申请到的人都是特聘正教授,还有的有100多篇SCI论文,包括几十篇Science、JACS。知道我“挂了”的消息,说实话,我并没有沮丧,更没有气馁。我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申请“挂了”就说国内的学术环境黑暗。相反,我赢得起,输得起,心里想,承认差距,明年再战。我已经从一些书里懂得了宠辱不惊、从容淡定的道理。我于是加紧努力,进行“备战”,该干吗干吗。昨天得到学校科研处的通知,说我中了自然科学基金。我在此谢谢自然科学基金委、各位评审专家和长期关心我的读者!感谢送来“第一桶金”,这对于青年海归来说,的确是雪中送炭。
当我把消息告诉博导后,他说:“I see that you are finding out that competition is tough: you win some, and lose some. But the trick is to keep trying.”的确,无论是基金申请,还是在生活中,有时你得到了,有时你失去了。关键在于用怎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后记:本文部分内容修改后融入科技导报文章,2012年第8期。
PDF下载:2012-08-84-回国任教和申请科学基金的心路历程.pdf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