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委按:我曾笑言,这个世界有两个半人看得懂镜子,其中一个是镜子本尊,那半个就是在下(另一个读懂镜子的是谁,在boxcar芒果gyro田牛等候选人中尚无定论)。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读镜文的时候,不由自主拍案叫绝了。本篇便是一例。可圈可点的绝妙好辞有:”百里挑一就是精神病。精神病里的‘万一’,就是哲学家了”,“科学研究,某种意义上也是从上帝那里买彩票”。其实,真正的妙处还不在这些箴言禅辞般的只字片语,而是镜兄连篇累牍不厌其烦所要宣示的主旨,这些主旨与“主流”往往格格不入,但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疑是二阶思维的结果。在封建迷信的蒙昧年代,提倡科学无疑有移风易俗开启民智的功效。到了现代,但科学被精英和草民一起供奉到神坛上去的时候,镜文的不合主流就有了特殊的二阶启蒙的功效。我的不少老友称我为“伪镜迷”,一半是好意,不愿意眼见立某的堕落,一半是疑惑:文傻根本就看不懂镜子,大约是伪装。我要说明的是,镜文谈技术细节的时候,我大多不懂,也谈不上迷。事实上,镜子在各领域的横扫在内行看来未免有雾里看花哭笑不得的感受:知道这一点,不仅是看到不少内行对镜文的专业性反馈,更主要是因为镜子在我所了解的领域也发过技术性高论,有些我确实是不大恭维的。如果说人无完人,镜子的技术性横扫确实不无简陋失手之处。可是,镜子哲学高度的宏论,科学哲学的观察和阐释,我大多是理解的,赞同的,发我所不能发,于我心有戚戚焉。不是说镜子的科学哲学是正确的真理的,但镜子的异调是有益的,对主流有平衡的作用,提供了兼听的素材。这个世界多数时候不是简单的正确错误之别,黑白之外更多的是不同程度的灰色,认识到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投影可以迥然不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非黑即白,爱憎分明的年轻人尤其如此。兼听不一定就明白,明白人是要有历练,而且需要造化的,但是不兼听,则终归是不明白的。也因此我坚持编辑《镜子大全》。
个体的感觉vs群体的感觉 (27902)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19, 2006 12:01AM
医学这个科有意思,因为与(活)人打交道。客观主观有分不清的时候。证实、证伪的说法,也就是对付一下初学的。对在现场的人,几乎没有意义。精神病有趣。因为各种说法都有。哲学家和精神病的差,很可能也是数量上的差。百里挑一就是精神病。精神病里的“万一”,就是哲学家了。
一个没有右腿的人申告右腿疼的现象,按“常识”就是岂有此理了。按“医学”就要打止疼针了。因此,这时还是免谈科学的好。也不必拎出证实证伪来。有个“处置”方法就可以了。
有两种误会:从群体结果推到个体上时和从个体的现象推到群体上时。对一个人,因为是清华的所以就优秀,与因为是三流大学的所以就不成具有同样的“不确定”。所以要有面试,不然只要看档案好了。
这个道理,换成“科学”也通用。科学在字典里可以是确定的。但是在现场上就是“不确定”的了。不要迷信科学。相信科学,也就没有人买彩票了。科学研究,某种意义上也是从上帝那里买彩票。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