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看了一篇孩子挨打的博文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8761,很心痛。联想起今天碰到的我很敬重的一位老师,一位计算机专业的教授,叹息他的孩子高中都没读完就放弃了学业,到社会上去游逛,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个母亲,我能理解这些父母,但我更心疼这些孩子。
做父母真的很难,至少对我来说难度不亚于拿一个博士学位,因为11年来在抚养孩子方面所耗费的精力和心血,远远超出了我做任何一件事,可是至今我仍不能确定我是一个成功的父母。有时,我甚至觉得反而是孩子在帮助我成长,所以我常常从心里感激我的儿子,感激这样一个聪明善良、美丽可爱的天使愿意今生今世选择一个如此平凡的我做他的妈妈。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完美的。做父母难就难在我们是有缺陷的,我们给他们的世界是有缺陷的,我们在跟扭曲的自己较劲的时候,无辜的孩子就成了替罪羔羊。看看我们自己吧,我们做事浮躁,我们追求功利,我们带着虚伪的面具生活…,我们用这些生存法则去和孩子纯真的心灵对抗。再看看我们带给孩子的现实世界吧,三聚氰胺、假疫苗、苏丹红、地沟油、农药、激素,用纸和胶造出的鸡蛋…,还有校园、幼儿园里溅血的刀。我们可以如此的放任社会,放纵道德,我们却拼命地苛求孩子,不惜用孩子的童真,孩子的欢乐,孩子的健康,孩子的人格去换取分数。孩子得了高分,父母就成功了吗?恐未见得,名牌大学的自杀事件早已不是个案。许多父母游走于溺爱和苛求的两极,最后收获的也许是一捧伤心泪。
当然事情不都这么糟糕。如果我们的人格基本完整,我们乐于宽容和变通,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顺利的长大。我们也有榜样可循,比方说
教育孩子,这个话题太大太重,我也在摸索,也常常不知所措。但是做孩子更难,孩子的生长环境已经够恶劣了,请不要再将劈头盖脸的耳光挥向他们,现在你打得动,再过10年呢?家庭塑造人,如果有一天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反击了,怎么办?!
有几本书,它们曾给予我启发:
李子勋著《陪孩子长大》——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李跃儿著《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先“人”后才,放下棍棒,用灵魂感受孩子的灵魂。
小巫著的《接纳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接纳孩子,爱与自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父母是终生职业,我们需要终生学习,包括向孩子学习。
爱孩子,首先从爱妻子(丈夫)开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