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其亭
很多人一提起“节水”,都持有完全赞同的意见。这是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宣传的效果,也为水资源有效管理、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奠定很好的群众基础,应该得到肯定。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节水”,要对“节水”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下面,提出两个相反例子进行讨论。
(1)在干旱区河流下游或流域低洼地区,大量的林地、草地并没有由人工直接供水,但是由于农田灌溉,形成了大量的退水、回归水、灌溉渗漏形成的地下水,这些水源是下游植被的主要用水来源。因此,假如采取农业节水,农业退水、回归水、灌溉渗漏水减少,就会直接影响下游生态环境。根据这一原理,(在这样的地区)不能认为农业节余下来的水都可以置换为工业用水,也不能采取“节水”来扩大灌溉面积。怎么办?需要研究“考虑生态环境需水的水资源配置问题”(可参考文献[1])。
(2)在干旱区,因为强烈的蒸发作用,农田灌溉中部分水分被直接蒸发损失掉。采用高灌溉定额的灌溉方式,一部分水分蒸发掉,一部分携带土壤中盐分(或称洗盐)渗入地下或流向低洼处(如闾尾湖),形成一个干旱区特定的水盐平衡。但是,如果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大部分水分蒸发掉,久而久之,大量盐分储存在土壤中,形成土壤盐碱化,肥力下降,也就是说,因灌溉形成的盐分没有去路。怎么办?需要研究“考虑水盐平衡的节水措施及水资源配置问题”。
参考文献:
[1] 左其亭,周可法,黄均池. 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水资源规划中的配置方法,《水利水电技术》,2007,38(1):43-46
引自:http://zuoqiting.blog.163.com/blog/static/4093662620084151342559/edit/?mode=prev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