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茶韵
雨后江南,正是摘采春茶的季节。近日湘
品茶亦如品诗,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我以为品龙井茶须具备四要素:好茶叶;好泉水;好茶具;好景致。此为饮茶之“四美”。当然还有一美:好茶友。
品茶首先要有好茶叶。眼下要想在杭州买到好龙井却不容易。以“龙井”冠名的不一定是真龙井,价钱贵的也不一定是好龙井。关于茶叶的好坏,普通杭州人都难以区分,外地人就更不用说了。单是龙井茶的名称就让人难以搞清楚。有叫“杭州龙井”的,那是把余杭、萧山一带所产的茶叶,以龙井茶的方法炒制出来的茶叶,从外形上看与真龙井并无区别,但绝对不是真龙井。其次是“西湖龙井”,那是指产自杭州西湖区的茶叶,与“真龙井”还是有区别。只有“梅坞龙井”和“狮峰龙井”才算是真龙井,梅坞龙井茶产自梅家坞,与龙井只隔着一道山岗,自然环境与龙井十分相似,茶叶的品质自然也相似。“狮峰龙井”茶原本产自龙井村的狮峰,是正宗的龙井茶,由于曾经受到乾隆皇帝的御封,二百多年来一直只是作为贡品,放入市场的极少;现在的产地已经扩大到龙井村周边地区,包括附近的双峰村和翁家山一带都算作狮峰龙井。其实,我喝茶多为梅坞龙井,也不是那种价格昂贵的“明前茶”、“雨前茶”,只要是“春茶”就好。“雨前茶”色、味都偏淡,不经泡,真正的茶客并不看好“雨前茶”。
有了好茶叶,还要有好水。龙井茶最宜用天然泉水沏泡。杭州素以“虎跑”、“龙井”、“玉泉”这三处泉水最为著名,其中又以“龙井茶,虎跑泉”为天下绝配。其实葛岭北麓的“白沙泉”水质也非常好,只是长期疏于管理,渐已荒废。离白沙泉不远的“金果洞”内也有一眼泉水,与白沙泉属于同一泉脉。每天上山取水者络绎不绝,品茶、健身两不误。
品龙井茶还须配有好茶具,以纯白为内底色的磁茶具最佳,因为只有纯白的底色才衬托出龙井茶翠玉般的颜色,绿茶的魅力一半在于其颜色。好茶要想泡出好颜色,必须掌握好水的温度,切忌用滚水冲泡,水温应在85°左右,并且在冲水后不要加盖。这是一次在龙井村里喝茶时,一位老茶农告诉我的,他说龙井茶不是普通的茶,龙井茶是艺术品,只有懂它的人才能欣赏它。当你端起雪白的磁茶碗,看着翠玉般的茶水和那腾腾升起、飘着茶香的热气,你能说它不是一件艺术品吗?
一般人饮茶只要有了这三样(好茶、好水、好茶具)就可以了,但这还不是品龙井茶的最高境界。品茶的最高境界还须有好景致,这一点对于龙井茶尤其重要。在依山傍水的西湖边品味龙井茶是再好不过的了。以我的体会,在杭州西湖品茶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可以有不同的去处。
西湖本不乏品茶的好地方,但我以为最佳的有这样几处。
1. 柳浪闻莺
在“柳浪闻莺”品茶,最好的季节是在桃红柳绿的春天。“闻莺阁”是公园里最有名气的茶楼,它面对“雷峰塔”,视野也较开阔,品茶四时皆宜。唯一的缺憾是茶客会比较多,座位有时会很紧张,也少了一份清静。
2. 平湖秋月
坐落在孤山南麓的“平湖秋月”也是一处绝佳的品茶之所。这里有宽敞的平台凸向湖面,只要天气好,东、南、西三面景色一览无余。在“平湖秋月”品茶,最好的季节当然是秋天,而最佳的时间当然是有清朗月色的晚间,正可应了那幅“万顷波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对联。延“平湖秋月”向西,有“梅鹤亭”、“西泠印社画院”,也都是品茶的好地点。
3. 曲院风荷
到“曲院风荷”品茶,最好的地方是“湛碧楼”,最佳的季节当然是夏季荷花盛开的时候。“湛碧楼”前有一“石舫”,四面荷花环抱。可以想象,此时若泡一杯上好的龙井,置身于荷花环抱之中,会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4. 阮公墩
“阮公墩”因在水中央,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岛烟迷濛的雨天,都给人一种置身蓬莱仙境的感觉。
5. 四照阁
“四照阁”在孤山之巅,可俯瞰湖中三岛和远处的“雷峰塔”,因在“西泠印社”内,在此处品茶更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韵味。在门楣上“四照阁”匾额两旁,有一幅刘江书写的“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楹联,为甲骨文字体。附近有多处古建筑遗址,景致幽雅,摩崖题刻随处可见。若在冬季欣赏湖山霁雪,这里可是最佳的选择了。
6. 抱朴道院
坐落在葛岭山中的“抱朴道院”是能欣赏到西湖全景的品茶之所。这里曾经是晋代葛洪的炼丹之地。山林野寺,黄墙青瓦,坐于高台之上,俯视湖光山色,近看有孤山和湖中三岛,远望有南山诸峰,如果遇上好天气,甚至可以远眺吴山之外的钱塘江。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泡上一杯龙井茶,那味道就别提了。
7. 泛舟湖上
最后,在黄昏时分,租一条小船,品茶于湖上也是绝好的选择。这时夕阳西下,水光山色在夕辉的映照下一片辉煌;俄而天色渐暗,明月东升,东岸的城市灯火和南北的“雷峰塔”、“保俶塔”灯影交融。此时此景与《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境界又有何二致?
好茶、好水、好茶具、好景致,此四美者若想兼而得之已非易事。在我看来,四美中景致之美最为重要,此亦“品茶之道不在茶,在乎山水之间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