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距离美

已有 3103 次阅读 2010-5-2 19:41 |个人分类:探讨幸福|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幸福, 杂谈, 距离美

    美感来源于距离,美的事物往往有一点“遥远”。一个普通物体之所以变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离,使人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使某一现象或事物得以超出我们个人需求和目的的范围,使我们能够客观而超然地看待它。

    1. 空间距离:有利于审美态度的产生。近而熟悉的事物,往往显得平常、庸俗甚至丑陋,但把它们放在一定距离之外,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它们,则可能变得奇特、动人甚至美丽。例如,我们第一次到欧洲旅游,常常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凡是我们陌生的东西,都有其特殊的魅力,哪怕是一只篮子、一座风车,甚至农妇头上的一条头巾,在我们眼里别有情致,起码比当地人眼里显得漂亮。第一次飘洋过海到中国或日本的西方人,也有类似的感觉。

    2. 时间距离:年代久远,常常使最寻常的物体也有一种美。例如,有些文物或遗址,并不是因为精致,却有非同一般的艺术价值,甚至价值连城。那是因为我们的先人,曾经唤起激情,引出热泪,导致我们深沉的叹息,还包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许多无名战士的英雄气概,古代都市的战乱变迁……。正因为这些东西,在我们心目中升起神话般的灿烂光辉,离我们遥远而又极富魅力。

    3. 心理距离:指事物与我们实际利益之间的距离。对一个水手来说,海上起了大雾是极不愉快的事情,这预示着危险,肯定会引起心中的烦躁不安。但是,如果我们撇开一切实际的利害,把注意力集中在现象本身,这场大雾就成了赏心悦目的美景。那使天水一色的透明的薄纱,那远离尘世、陌生孤独的感觉,还有那既给人安怡,又令人恐惧的一片沉寂。这一切,都使浓雾中的海变成了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的天然巨画。

    为了说明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可以产生美感,我们来看看美国作家戴安娜.诺西亚讲的一个故事:一天,富有的父亲带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体验一下穷人的生活,就在农场最穷的一家里呆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怎样过日子了吧?”“是的!”“有何感想?”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只狗,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咱家的花园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丁点,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18942.html

上一篇:文革搜家后的虚惊
下一篇:毕业的去向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侯成亚 左正伟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