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玉树期待心灵疗救的科学力量

已有 3517 次阅读 2010-4-30 15:25 |个人分类:显峰冷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玉树, 心理援助

今天是玉树地震后的第17天。这片曾经充满惊恐、哀痛和慌乱的土地正在复归平静,生活开始在修修补补中变得如常。很多曾经沉痛的目光从这里转向了另一场可以让人轻松的举世盛会。
这对一个蒙受劫难的国家而言,或许是足以令人欣慰的。能够从废墟中坚强地站起,从容迎接生活的每一个侧面——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力量。但当这样的侧面细小到每一个生命,尤其是劫后余生的生命,我们还应有读懂和拯救他们内心的力量。帮助不幸的人走出心灵的废墟,让阳光和踏实渗透他们不安的内心。
和汶川大地震一样,心理创伤对经历这场劫难的救援人员和当地同胞来说,是另一场触及心灵最深处的灾难。但当我们看到,生命的救援和物质的救助比汶川大地震时更加迅速有效的同时,这次的心理援助却一直谨慎有加。面对那些脆弱的心灵,这种谨慎和理智是可贵的进步。
我宁愿相信,这样的谨慎,是真的出于对触碰受伤心灵的诚惶诚恐,对呵护人性善美的虔诚敬畏。这和汶川大地震时,一些来镀金镶边的心理援助者拍照为证,成群结队而来、成群结队而去的浮躁景象相比,又何止是一点点的进步。
但是,我们总归是要做些什么的。
我们不欢迎一窝蜂般涌来的“镀金镶边者”,但我们期待真正有能力且愿意帮助这些受伤心灵的疗救者。就像两年前的刘猛,他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很多善心,最终照亮了无数在废墟中挣扎的心灵。我们期待这样的善者和勇士。
我当然知道,这样的谨慎,不单单是出于一种诚惶诚恐和虔诚敬畏。玉树和汶川不同,这里97%是藏族同胞,而且全民信教。语言交流的障碍和文化习俗的不同,对心灵的沟通来说,将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我在玉树采访的时候,碰到一个孤独的心理援助志愿者,那个时候整个灾区只有她一个人在做这件事,因为语言的不通,她更多时候只能靠“老鹰抓小鸡”这样的游戏来让孩子们暂时忘记伤痛,而对不得不进行的内心交流,她不得不请求当地学生翻译。这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束手无策。
现实的困难不得不促使我们反思:为什么偌大一个地方,竟然没有一支可以拯救心灵的完整力量,除了宗教。但是宗教也有无力的时候,面对如此惨烈的死亡,面对连寺庙都遭倾毁的天灾,即便活佛也难免唏嘘,何况常人。
灾后重建刚刚开始,而心灵拯救的道路更加漫长、更加艰辛。我们期待,关爱的目光能够持续洒向这里,心理疗救的科学力量能够有序进入,并在这里形成新的持久的力量,以本土的语言、文化和信仰,以科学的抚慰坚强那些脆弱的心灵。这样的期待,不仅仅源于汶川,止于玉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92-318067.html

上一篇:我在玉树震中
下一篇:再忆5.12:给生命一个安全的庇护
收藏 IP: .*| 热度|

2 柳东阳 李学宽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