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冻害及其预测方法
杨冬红,杨学祥
(吉林大学,长春 130026)
1. 方法简介
统计分析表明,严重低温冻害、8.5级以上强震和流感世界大流行主要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呈时空有序的链状分布,称之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灾害链与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太阳黑子极值、沙尘暴、潮汐变化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预测的前兆。我们称之为统计特征法。
严重低温冻害预测的判别标准:严重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滞后9级以上强震;强震和强海啸有激发作用;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冻害。
2. 机理解释
严重低温冻害、8.5级以上强震和流感世界大流行主要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原因是: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地壳均衡运动使加载的海洋地壳下沉,卸载的大陆地壳上升,形成剧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4)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3]。
2008年1月中国50年一遇的雨雪冻灾与
美国科学家查尔斯. 季林2000年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其周期为1500-1800年。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6]。除了1500-1800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60年、54-56年、22年、18.6年和11年。特别是54-56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
3. 统计数据和图表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历时29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1955年到1984年(历时也29年),开始时间后延了8年,结束时间后延了8年;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历时22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1985-2007年期间(历时也22年)一次也没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8年,时间间隔的对应性非常准确。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2008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8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8年。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未来30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