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按:镜兄有日子不见了,还以为归隐山林,鸟倦飞而知还了呢。这一出来,就来了篇这个。别说,连写这个什么的,镜子也不同凡响,观察描述细致入微,且能上升到传统习俗与科学关系的高度。不服不行。要不哪位也写一篇 pk 一下?
丧事儿小记。 (4816 bytes)
Date: April 24, 2010 03:45AM
传统之所以是传统就是在今天也有人这样作。一个文化当中,“处理”死人大约是最传统的领域了。真希望“科学红卫兵”们能在这个领域里活跃一番,象他们的前辈红卫兵那样“移风易俗”。
死亡与尊严应该是紧连在一起的。因此有时候一些人会选择自害的形式死亡。如何处理死人,镜某已经经历了若干次了。一次比一次更贴近核心的处理过程,这说明镜某也正在“走近死亡”。
由于这个行业国人就业人员素质有限,死者及其家属的尊严很有些被“嘲弄”的感觉。比如北大第三医院殡仪服务中心就算是一例。这个冠名“北大第三医院”的中心当然不是北大的机构,这个地方应该算是北大的一个“耻部”了吧。既然“被”用了北大的名称就要有些北大的“尊严”,不能把地面、设备一出租就不管了。遗体的冷藏柜旁边就是医疗废弃物暂存处。虽然从理性上论遗体也算是“医疗废弃物”,但是能“合理”到两家成“邻居”也是中国特色了吧。中心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桌子和三个双层床,值班人员24小时候着“为广大丧户提供最优质的殡仪一条龙服务”。这引号中的说法是摘自殡仪服务中心的广告。
把葬礼当作一个“商务”来办并无可非厚。但是措辞、礼数还是要讲究些才好。这个广大丧户、一条龙服务的说法就很不中听。虽说丧事是为活人办的,但在说法上仍然需要带上死者。因此,这里要说为了逝者及其家属提供各种档次、各种类型的全套殡仪服务。各种档次是说逝者的服装、棺材的质地、灵车的档次、火化炉的级别、骨灰盒等的级别乃至墓地、石碑的选择。人的这些对死亡的想法与“中医”中的思考很是相似。“处理”死人上如果不能“科学化”,“剿灭”中医基本上也就没有希望了。
从医院移动遗体到八宝山的灵车可以有四档:普通、金杯、格瑞斯和别克。移动遗体需要有医学死亡证明(五联单)才可以。移动遗体的“棺材”要同遗体一起火化,因此很多人是选用纸板的“棺材”。这样作当然是有利于环保,但是对活着的人来说,选用纸质的棺材就显得薄待了死者。死者的衣服可以从几百到数千元不等。从死亡到拿到骨灰盒,用最便宜的方法也要花3-4千块。因此说穷人死不起也有些道理。
受理遗体火葬的在殡仪馆的最后面。北京的城区居民只有八宝山和东郊两个殡仪馆(火葬场),因此“客人”是络绎不绝。如果不搞告别仪式,送到这里办完手续就是最后的告别了。
八宝山遗体告别的领班都是些帅小伙:身高180以上、瘦身段、制服合身得体,用词的拿捏也十分到位。早晨的殡仪馆很是“热闹”,据说是为了在12点之前把遗体烧掉。因此遗体告别的早班从7点就开始了。各个告别厅的周转率相当高,一个小时一茬,布置会场以及撤离都需要在这一个小时之内完成。涉及到几个单位的时候,顺序、前后要讲究单位的等级和献花圈人的官阶大小。花圈上的挽联等也不得有误。面对遗像,工作单位关系的花圈在右手侧,亲属的在左手侧,至亲在遗像下,孙子辈的在遗体的脚下。移动棺材到鲜花丛中需要六个人,领班的小伙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体力的大小决定人选和排列顺序。
背景音乐是统一的哀乐或者是没有声音。家属要自己配音乐需要自带插线板和音响设备,因为一个楼里面的背景音乐是中央控制。这年月要找个便携式音响已经很困难了。老辈儿家中的音响都是三十年前的机器,电源里的电容早都坏了,一通电要短路泛糊味。
告别仪式的前后都需要家属们自己张咯。比如签名簿,献花用的白菊。告别厅旁边是个休息厅,来告别的人们在此休息并相互问候。逝者生前单位的领导要“慰问”一下家属,家属也要表示一番感谢(激)。布置完毕、“大人物”到后,按官阶大小一次对逝者鞠躬、献花并与逝者家属握手。人少时可以一个人一个人地鞠躬、献花,人多了就要成组地鞠躬、献花了。这些事情都由殡仪馆的小伙掌控。会场里布置的几十个花圈使用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就要撤出去焚烧。一个鲜花圈大的约是六百,小些的四百,纸花圈的成本低些。一个花圈的处理费用是十元,衣物、冥币等一包三十这些费用另加,与八宝山的殡仪馆的费用无关。
骨灰盒有各类价位。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要“力所能及”地选择好的。说是骨灰盒,其实还有许多“附属”的道具。玉器在这里依然发挥着提价的作用。这类事情如果逝者能在生前都选好、定好,活着的人就有章可循了。几次葬礼时都深有此感受。因此镜某打算在生前就把这些事情交代清楚了,不敢求“死得光荣”,但“死得明白”还是很容易做到的。骨灰寄存的地方是在八宝山西边的一个僻静土丘上。存骨灰时还要验明发票,因为不寄存殡仪馆非出售的骨灰盒。由于这样的“垄断”,据说骨灰盒的利润率可高达60倍。也就是说,一个9千元的骨灰盒的成本不过150元。原来世界上还可以有另一类的炒“骨”,而且这个“骨”的利润还极其丰厚。骨灰的寄存期间是1、2最多3年。必须一口决定存期,不得延续。
在接骨灰的柜台上,殡仪馆的职员把骨灰袋放入骨灰盒里。依“铺金盖银”的说法,骨灰上下分别铺盖上金银色的两个锦织物,还有一对元宝和一包干燥剂。骨灰盒前有个装照片的位置,另外还有一个做工相当不讲究的牌位。按过去的传统,牌位上是要刻着逝者到那个世界用的“戒名”。如今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在这里,党员的“价值”就是多一面免费的盖骨灰盒的小党旗。这事儿也不需要出示档案材料,只是被问逝者生前是否是党员。若回答是,就给一个小党旗盖在骨灰盒上。这个做法很有象征性的寓意:盒子里面是传统的“铺金盖银”,外表则是个鲜红的党旗;镰刀锤子虽是工农的用具,但那颜色却是黄金色的。领骨灰的等候时间大约是两个小时。在这个时间里,有很多“人间喜剧”在上演:为分遗产、为子女抚养而大声喧哗的事情很容易目击到。骨灰盒由三位礼宾人员用一个特制的鹤辇推着朝西走一段路,持遗像的人跟在后边。最后再把骨灰盒拿下来,由持遗像人前导,拿骨灰盒的人在后走向停车场。礼宾人员中的组长模样的人打伞护送捧着骨灰盒的人到车位。至此葬礼结束,正值死者逝去后的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