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相同的挫折中积累同样的经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fe 劳而不怨,失而不馁,看到自己的长处,在挫折中成长。

博文

清明节:远离江湖,回湖北老家祭奠先人

已有 4493 次阅读 2010-4-10 11:37 |个人分类:日常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农村, 清明, 上坟

清明节在老家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从去年开始清明节有法定假日,我也连续两年回家过清明节。清明时节在老家那边春色最浓,桃花将谢,油菜花开,柳树发芽。这次回老家虽然只有四天但我走得很彻底,没带电脑,没带一页纸,甚至是有点突然远离江湖的感觉。

 

火车上不时听到有人用家乡话聊天,虽我不怎么插嘴,但听着都倍感亲切。多次乘坐这趟火车的经验,我总结了一下,火车上的老家人出来大多有三种:第一类是出外搞古建的,到外地承接修寺庙以及亭院的工程的人;第二类人问他做什么,只答做点小生意,你要问他是不是做钢铁矿的,他们大多会点头认可;第三类就是我这样在北京打工的人。下火车后,我回家之前特地去了趟县城,就为吃一顿早餐:一碗热干面,两个面窝。一旁的高中老同学不停地说,十几年了还是老样子,爱吃这么干的东西。回家的路上四周到处都是郁郁葱葱,就连石头堆里都玩强地长出嫩草,草尖上还能见到露水。

 

今年清明,家里也非常重视,父亲辈及我这辈兄弟都没去上班,留在家里,一大家子合在一起上坟山。我家的先人按不同年代去世后选择的墓地也不同,主要葬在三座坟山上。每到一处坟山,大家就开始认坟头,有些坟年代较远,大家意见就不能统一,有的喊“第一排第三棺”,有的就爬在石碑上想从模糊的印记中寻找线索。

清明上坟

 

清明祭坟,因为老家方言中“祭”与“醉”同音,所以每个坟头会倒些酒,即使生前不喝酒的人,坟头一样会倒上几杯酒,同时放上一些供品,上香,烧些纸,清理一下坟上的杂草,给坟身上加上些土。后人们对着先人的坟头作揖,以示悼念。

 

走在坟山上,看着那些新坟前面刚立起的石碑,我才发现,这些年我一直在外面,对于老家很多记忆已经停滞多年,家里很多人在我记忆中还是中年,但他们却早已如同我的父母一样步入老年,有些甚至已经过世。我竟然失去了那么多可以仰望的你老前辈。有时在坟山上,还能碰到他们的后人,看着他们正在变老的后人,发现跟他们的先人还真的总有几份神似,总能想起那些过世的人已经远行的背影,总觉他们的走,很多东西也用语言描述不出来,画也画不出来,只存在于记忆中。

乡村春色

 

他们经历过土地革命,五四年的特大洪水,五九年的自然大灾害,文化大革命,责任田承包到户等发生在中国家村的重大事件。我理解所谓他们留给我的记忆,就是他们说话虽然没有幽默感,说话直截了当,用现在的话讲是条理不甚清楚,但他们能在田间地头聊上一包烟的功夫;他们奉行节约,省吃俭用,吃苦耐劳,但他们多少年来坚守在家村,从来就没有走出去的想法。他们虽然历经沧桑,有的人多次被批斗做反醒,但村里有事仍然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全然不顾向着谁又得罪了谁。

潮生水落,风云聚散,农村已经发生很多变化。老家的路已经修得很好,进县城坐摩托车只要20分钟。村民们也过上类似城市人的生活,白天进城上班,不再务农,一半以上田地都已经长满荒草。每天下午,大家三三两两去卖菜的铺子去买菜,油米也是定期采购。村子里已经很少见到有谁家养猪养鸡。这注定又是一个家村大变革的时代。过了10年来再回来看,也许现天所存在的家村已经又成为了一种记忆。

听说现在县里要扩大经济开发区,马上就要开发村子这片土地了。我所理解的开发,其实就是把农民赶到还建的楼房里,把村子里的房子,山和地都整平了盖些厂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4114-310589.html

上一篇:脑机接口与阿凡达
下一篇:路过河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