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目前的应急管理研究,多数是集中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教授们身上的,当然,也有博士生硕士生们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比如我的几乎所有硕士生,方向单一,全为应急管理。
但是,他们的应急管理研究却是因为导师的缘故,待到研究了一通之后,发现竟然是不好找工作的,中国各个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椅子全部满了,好像中国的应急管理一下子人才全部爆满,根本不再需要任何在应急管理上浸润几年的人了似的。
而这些占据了应急办位置的老兄们,几乎90%以上(包括这几年交下的一些朋友)其实以前对于应急管理的积累不多,是属于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应该说,这也是中国特色了吧。
只是这样的结果让导师的我汗颜了。
研究生的出路堪忧,如果本科生来学习应急管理又如何?
这正是一个困惑,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应急管理其实需要从这个行当出身有知识积累的人,再经过实践的锻炼,可以在未来中国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起到更好的作用。所以,即便现在的择业却有困难,但是国家应该认识到专业人士的重要性,并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天突然醒悟的。
但是,本科生如果要涉入应急管理的专业方向,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更合适呢?
一,挑选一类问题,完成一篇综述,作为一个开始。
本科生最好还是能够集中在某一个问题,甚至这个问题的某一个方面,然后利用文献检索的手段,去完成一篇读书报告,或者叫一篇综述。
但是,这样的综述是不合适去发表的。我一向主张综述应该在自己对于该方向有自己独特的学术贡献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做去发表,否则只能算是读别人的书的一个整理,一篇读书报告而已。
当时看到科学网上的某教授(还是某大学的院长呢),指示自己的研究生在做自己的科研之前做一篇综述,而且一定要去发表出来才算,耻笑了他的不懂基本学术规范。
当然,我不是说本科生就不能够对某方向有自己的学术贡献,学术研究有时候是要靠悟性的,人文学科的更是如此,但是,没有个人贡献的“综述”即便写得再漂亮,再被某某人鼓励,也不好作为一篇可以发表的文章。
二,不要齿于做别人方法的具体应用。
我想,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不是做研究的,所以,最后能够做一篇完整的“调研报告”就算可以交代自己的本科生涯了。
正因为此,本科生能够领悟到一个好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应急管理的某一个问题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不能要求本科生们自主发展一个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或者能够漂亮的解决一个现实中存在的应急管理难题,这个要求太不现实(至少对于99%的本科生来说不现实),这样,能够用好别人的方法,并结合应急管理的实践问题,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研究出路。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都依然在做着“做作业”似的科研呢,怎么能够要求本科生有实质创新呢。
但是,如何选择方法(比如我一直推崇的AHP这一绝妙的由定性到定量的决策方法)?怎样应用好,却是指导这些本科生的老师们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科生们可以进行做作业似的科研,可是也要有导师们来带。
三,应急管理领域,本科生还有其他的用武之地。
比如说,调查,对于调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本科生可以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数据中发现规律的一种比较顺畅的“科研”道路。
由于应急管理一定是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所以,一些适合于社会学的研究策略也适合应急管理的研究,费孝通先生研究一小小的江村都能够写出洋洋洒洒的论文十数万字,并成为中国社会学的祖师爷级人物,我们从事应急管理的本科生当然也可以做些类似的调查工作,并从调查情况里发现出一般性或特殊性的规律来。
所以,如果有可能,本科生应该走向社会,走向行业,甚至企业,看看大家对于应急管理的看法、需求,以及更深层次的东西。
当然,如果能够利用网络的手段进行类似的调查,则更应该鼓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