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weig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weiguo

博文

读《未选之路》有感

已有 6045 次阅读 2010-4-5 11:25 |个人分类:心情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本人09年的旧文,翻出来晒晒。

----------------------------------------------------------

最早读到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未选之路》并不是在他的诗集里,而是在森(Amartya Sen)为纪念森岛通夫(Michio Morishima)而发表的一次演说里。森用《未选之路》中的经典诗句类比了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差别。读罢意犹未尽,遂找来诗歌全文仔细研读。进一步了解弗罗斯特的生平后,越发地喜爱上他的诗。弗罗斯特的诗歌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未选之路》是弗罗斯特诗歌中我最喜爱的一首,其中尤爱最后几句:

林中小道分两路,

我自人迹少见走,

一切变化从此出。

    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选择对了吗?谁又能够回答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如果抱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观点而期待他人来评价自己的选择,似乎又像经济学中对理性的判断标准一样,既非当事人又怎知当事人的选择是否理性?难道我们只能像弗罗斯特一样感叹:人的一生怎样度过,就看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选择不同,命运就会不同?!

    一个师妹曾问我,“师兄,你说,同样是一个师门的学生,在学校里都达到了同样的层次,为什么毕业后每个人的道路却不同?”我思考了良久,却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当时只好像弗罗斯特一样叹息。是啊,为什么呢?这与具有相同资源禀赋的国家最终的经济发展道路却不尽相同又有什么区别呢?新制度经济学将这种经济增长的差异归结为制度问题,这与弗罗斯特将人生命运的差异归结为道路选择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只可惜弗罗斯特不是经济学家,否则……

    最后还是那个师妹的话提醒了我。她说,其实我们好像都一直在沿着各自的生活轨迹走,只不过中间有那么一个交点罢了,然后又沿着自己的路走了下去。我觉得她的话是对的。而且一个人的一生中所接触到的人或事,绝大多数属于此类,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不同时期遇到不同的人时,有的人或事成为了过眼云烟,而有的人成为一生中的伴侣或朋友。成为过往云烟的缘于和这些人本身就不是同路人,只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点相遇了,一起歇歇脚说说话而已;成为一生伴侣或朋友的在于生活轨迹相同相近或各自人生道路上有交集。从这个意义上看,既然选择了,就没有必要刻意纠缠着人生岔口已做出的那些选择不放,也没有必要和只是偶尔“相遇”的人在“相遇”的交点期间为了“歇脚的那块石头”争来争去。如果一定要反思总结的话,在自己所走过的路上纵向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把握自己的未来。做到“每当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足矣。

    记得央视10套《人与社会》栏目有这样一句宣传语——选择改变人生,一直以来对它懵懵懂懂,现在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儿朦胧地懂了。

  

-------------------------------------------

附《未选之路》原文:

 

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 1915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8318-309013.html

上一篇:倔强的山东人
下一篇:其实短文更难写
收藏 IP: .*|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