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两会建言:关注潮汐组合研究(2)

已有 3747 次阅读 2010-3-6 15:55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预测, 灾害

两会建言:关注潮汐组合研究

——潮汐组合对灾害的预测总结(2

                             杨学祥,杨冬红

 

三、20041226印尼地震的潮汐组合

 

1. 200411-12月强震实况

 

孟加拉国东南发生7.36级地震 (12-26)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强烈地震达到了里氏8.5(12-26)

麦阔里岛以北地区发生7.8级地震(12-24 00:45:17)

加勒比海发生7.1级地震(12-15 09:37:46)

日本北海道发生7.1级地震(11-29 03:52:35)

印度尼西亚发生7.1级地震(11-26 11:32:10)

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远海发生7.3级地震(11-23 06:12:41)

哥伦比亚西海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 (2004-11-15 18:51:33 )

印尼帝汶岛发生7.4级地震 (2004-11-12 07:25:17 ) [1]

 

2. 200411-12月强潮汐预警

 

我们在2004912作如下预报:

 

200411-20053月的强潮汐,加强圣诞节前后东太平洋海面的季节性增暖,使厄尔尼诺现象达到高潮。20055-9月是一个很长的强潮汐时期,48103的日食发生在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有利于拉尼娜(厄尔尼诺)形成。由于目前处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拉尼娜现象强烈,所以,拉尼娜可能发生在20055月,也可能后延到2007年。在200411-20053月和20055-9月强潮汐时期,地震等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与2004年相反,2005年全球低温将是主要趋势,我国先旱后涝(春旱夏涝)可能性极大,要加强预防[23]

 

20041226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印度洋发生了特大地震;2005110为月亮近地潮,10日为日月大潮,强余震再次发生。2005年初强潮汐激发地震得到最新证据的证实[4]

 

四、20081月中国南方冰冻灾害的潮汐组合

 

据《新华网》2008213报道:中国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12,自今年110日以来的冰雪灾害共造成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铁路停运、停水停电、公路堵塞、企业停产、合同延误、环保代价等由此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冰雪灾难,虽然已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人们很少听到气象部门官方的声音,只是一些气象专家学者从这次冰雪形成的原因方面给予讨论:如有的说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有的说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也有的认为与“拉尼娜事件”有关等。李季平指出,我们丝毫不怀疑学者们观点的正确性,可是,这毕竟是在“灾难”发生后的解释,我们不明白的是:既然专家们解释的如此权威、专业,那么,如此严重的、50多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天气,难道在发生前没有预兆吗?怎么就没有在110日前发布本国几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性气象预报呢?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家气象部门反思[5]

事实上,110日前后,冰雪冻灾的预警已经多次发出,只是没有被相关部门采纳,没有被大多数公众所关注。中国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相关部门的灾害信息采集渠道需要大幅度的提升和公开透明。

我在200791指出,统计分析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秋季,我国北方降水可能偏多。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可能造成阶段性的严寒冻害。20079-12月为强潮汐时期,强潮汐会加强冷空气活动,使200712月份的初冬更加寒冷,增大了低温冻害的可能性。20072008年是否是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转化,是流感能否爆发的关键,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正按照历史程序先后出现,我们必须密切关注。2007年拉尼娜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秋汛和冻害,还有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如果发生强拉尼娜事件,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2008年再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和严重低温冷害,世界流感大流行就不可避免。忽视预防流感将使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6]

我在1225635指出,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12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 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在后续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应该加强。据预报,二十八日前后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北,同时也会带来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必须关注这一变冷趋势[7]

我在1221指出,1222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上,太阳潮南北震荡最强,与2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形成最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1222为月亮近地潮,2008134日为地球近日点,1224为日月大潮,最强的月亮潮与最强的太阳潮叠加,形成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8]200712月拉尼娜事件的发展增强了这一趋势。预防12月下旬强震迫在眉睫。中央气象台预报,20071226-200813,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这就证实了我的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8]

1230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222冬至之后,太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靠近,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强这一效应。因此,冬至到春分,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成为强化冷空气和地震活动的主角,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将使中国的冬季逐渐转冷,防寒防震不可松懈[7]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规律[910],我在20079月指出,拉尼娜将带来秋汛、冻害、流感[6]。我在200811112日相继指出,1月的强冷空气活动和强震集中在强潮汐ABCD组合,A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已经得到证实,强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应加强防范,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强震。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1112]

如果上述预警被相关部门重视和采纳,对冻灾的有效预防将赢得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13]

 

五、2008512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潮汐组合

 

印尼苏门答腊地区2004-2007年发生了38.5级以上地震,表明中印度海岭扩张非常强烈,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只是时间问题[14]

我在200829指出,环太平洋7级以上强震经过20081月的间歇后,已告一段落,全球强震发生地点已经转移,以适应2007年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强烈变形。大洋中脊显然是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最先适应新的应力变化。必须密切注意地震的新动向[15]

我在2008217指出,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214180922.4秒在希腊南部(北纬36.75,东经21.75)发生6.9级地震。这一预测得到证实。希腊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正交,是世界第二大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地震带交叉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四川泸定县(北纬29.55,东经102.0)发生4.0级地震 (2008-02-16 14:00:11),值得关注[16]

我在2008222再次强调,希腊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正交,是世界第二大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地震带交叉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四川泸定县(北纬29.55,东经102.0)发生4.0级地震 (2008-02-16 14:00:11),值得关注。印尼苏门答腊发生7.7级地震是2008年第二次7级以上强震。北京时间2008281738,在中大西洋海岭(北纬10.7度,西经41.9)发生7.3级地震。两次强震都发生在强潮汐时段(见表1)。在经过1月的7级地震间歇后,27级地震开始增多。20081-3月为弱潮汐时期,4-7月为强潮汐时期。强震在5-6月将达到高潮。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5-6月达到高峰[17]。这些已经得到多方证据证实的预警当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注意。

我们从20073月开始将强潮汐与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得到很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强潮汐与强震的对应规律,我们准确预测了20079月的地震高潮,912-13日,印尼8级以上强震连续发生,强潮汐预警得到证实[18-22]。我们的预警广泛地发表在《光明观察》(遭受一次黑客袭击,部分数据丢失)、《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遭受数次黑客袭击)、《绿色论坛》等网站上。

2007721我们在《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密切相关。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强震发生11次,2000年全球气候因素已进入类似1947年至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20世纪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十次地震有8个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段。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从2007年太阳黑子最低值到2011年太阳黑子最高值,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交替频繁发生,是中国地震平静幕与强震幕的转折时期,中国内陆有很高的强震发生几率,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3]

中国强震约有20-30年准周期,其中,中国强震幕持续时间为11-17年,平静幕持续时间为8-11年。1991~2002年为第五强震幕,按一般规律,中国第六强震幕将在2010年开始。全球强震高发期与中国强震幕重合时期是中国强震最强烈的爆发时期。在1966-1976年重合期,中国7级以上地震11年共发生22次,平均每年两次。在1946-1957年重合期的12年中共发生23次,平均每年近2次。2010年至2020年可能发生类似情况。在1958-1965年平静期的8年中7级以上地震共发生6次,平均每年不到1次。2002-2009年平静期的8年中,7级以上地震在2006年前只发生了1次。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共4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强震。所以,2007-2009年平均每年发生1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极大[23]

准确预报地震是地学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和梦想!512四川汶川县8级地震拉开中国第六强震幕的序幕,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持续时间为11-17年的中国强震幕的准备[14]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200411-12月全球强震应约而来。 2004-12-2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44776.htm

2.     杨学祥。200411-20053月强潮汐预警。2004-9-1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改为光明网博客)。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4/5703.html

3.     杨学祥。200411-20053月强潮汐预警。2004-9-12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44097.htm

4.     杨学祥。2005年初强潮汐激发地震的最新证据。2005-1-20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4871.htm

5.     李季平。缺乏预报的冰雪灾难值得气象部门反思。刊发时间:2008-02-14 16:23:59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14/content_734250.htm

6.     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9-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215

7.     杨学祥. 1222-24日的强潮汐作用:美国暴风雪和中国英国大雾. 2007-12-25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3.htm

8.     杨学祥. 200712月中旬强震频发:下旬强震要积极预防. 2007-12-2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85.htm

9.     杨学祥. 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流感世界大流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程序. 2007-2-18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098.htm

10.  杨学祥. 不断增大的风险:强震、海啸、低温、沙尘暴和禽流感. 2007-09-16 光明观察. 随笔•杂谈。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16/content_671723.htm

11.  杨学祥. 严防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 2008-1-1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28.htm

12.  杨学祥. 2008年潮汐A组合之后B组合继续使全球变冷. 2008-1-12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31.htm

13.  杨学祥.被忽略了的冰雪冻灾警报. 2008-2-15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04.htm

14.  杨学祥. 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成因和强震预警. 发表于2008-5-19 9:29: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831

15.  杨学祥. 全球强震发生地点已经转移:中大西洋海岭发生7.3级地震. 2008-2-9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94.htm

16.  杨学祥.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希腊南部发生6.9级地震. 杨学祥. 2008-2-17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09.htm

17.  杨学祥. 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5-6月达到高峰. 杨学祥. 2008-2-22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24.htm

18.  杨学祥. 20079-12月强潮汐预警:拉尼娜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2007-7-3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940

19.  杨学祥. 关注9月地震高潮:8292内连续四次7级以上地震. 2007-09-03 16:00:40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3/content_664974.htm

20.  杨学祥. 9月北半球低纬度强震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修改稿). 2007-9-1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94.htm

21.  杨学祥. 关注9月地震高潮:8292内连续四次7级以上地震. 2007-09-03 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3/content_664974.htm

22.  杨学祥. 地震预测可以逐步实现. 刊发时间:2007-09-29 11:22:50 光明观察. 经济·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29/content_678026.htm

23.  杨学祥,杨冬红. 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 2007-7-21 8:02:5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149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0368.html

上一篇:潮汐组合对灾害的预测总结(1)
下一篇:两会建言关注潮汐组合研究(3)
收藏 IP: .*| 热度|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