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浙江义乌印象之——骆宾王与陈望道

已有 4760 次阅读 2008-6-20 21:04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看别的游记文章的时候,很为一句话生过气,这句话就是“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就是……”,所以生气,其实就为了这飞机二字,不就是坐了飞机吗?何必还如此奇怪地用文章中显得随意的文笔来显摆一下呢,让我们这些走路旅游或火车旅游的人对其心生鄙夷,“浅薄!”这就是我对于这类文章的第一印象。
??而这篇文章的开始就差一点就成了这样的格局,如“一下飞机,热气扑面而来”,或者“一下飞机,商业气息便包围了我”,等等等等。
??这仅仅是写作时带到笔端的话了,其实,当时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后悔没有带短裤,长长的牛仔裤一下子让我觉得两条腿都在冒火,这样的感觉在1996年第一次和我妻子由济南到上海的过程中是感受到过的,这次因为南北差异更大,后悔的感觉也就更加浓了。
??而义乌的商业气息并不比其他地方浓多少,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乍到的过客更是如此。不过,文化气息无论如何是不能和绍兴这样的文化名城相比的,好在,这只是个县城,甚至不是中国一等一的县城,所以,要求自然就不能太高。
??同行的团委书记在开往宾馆的路上说到,这是她第五次来这个城市了,新鲜感已经全部消失。不过,“对于你们第一次来的人来说,购物可以去宾王市场看看”,据她说,她的第一次购物活动就是在那里完成的。
??我一听到宾王市场直接的联想就是骆宾王,不过估计倒这可能是本地某条街道的名字,没有敢贸然地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此外,我一直感觉“骆宾”才应该放在一起,作为其实并不存在的复姓,而把“宾王”两个字放在一起则无论如何也是别扭的了。
??直到第二天去科技局,拿到局里发给大家的义乌介绍广告,我才发现,宾王市场的来历确实可以追溯到骆宾王这个人。他和少数几个人,如陈望道,构成了这个小城的名人链。
??除了初唐四杰这么个和其他几位诗人共享的名头外,《讨武照檄》应该是骆宾王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笔了吧,作为反对派中的一只笔,骆宾王在这篇文章中留下的很多名句都可以传唱千古,后来的檄文怎样写都是无法超越他的了。
??尽管檄文的优秀已经被历史证明,我还是怀疑过他写的《鹅》这首诗的,疑点就在“向天歌”的“曲项”上,我家是养过鹅的,向天歌时的状态是直着脖子,而且是尽最大努力直着脖子向着天叫,所以,这个“曲项”到现在都是我的困惑,莫非唐朝的鹅都是歪着脖子喊?或者,说到刚知道的诗人的故乡,莫非义乌的鹅叫的时候是曲项?当然,从宽容的角度解释他的诗,我总是认为,“毕竟是个几岁孩子的作品,不能太严苛了”。
??同样地,对于武则天来说,骆宾王在年龄和政治上都象个孩子,虽然那起首的将领还是著名的狗头军师“徐茂公”的孙子,公众也都想“试看今日之域中,究竟谁家之天下”,这支队伍失败的命运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即使只看人才,武则天那边也要多出不只几倍去,也因此,杀掉这个著名的义乌人的时候,武则天不会犹豫。
??而人才这个词,我访问的四家义乌企业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最缺的就是人才”。
??这是真的吗?
??离开义乌的时候我的怀疑没有一点降低,我根据发现的小企业的一些问题归结了几个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只有企业的拥有者才考虑企业管理的发展战略,而企业管理精细化,不光生产经营人员不主动考虑,连老板们也认为是没有必要现在考虑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现在都在赚钱,而且在未来2-3年内还会赚钱,这样,钱阻碍了这些小老板的目光,他们最需要的也就仅仅是下一个笃定赚钱的项目而已,这个项目最好表现为等待生产的新产品。此外,由于企业的私有特征,大多的管理层没有帮助企业主思考,而企业主则是因为智力过于有限,除了商人的直觉,他们可以说是非常缺乏理性分析能力的。这也是义乌的企业主只能做个开奔驰宝马的小老板,而永远不能成为大老板的原因吧。而所谓的缺人才,只是他不想用人才而已,在中国这样一个人的基数大而一般意思上的人才绝对数也不少的情况下,“缺人”或者“缺人才”都是假命题,是永远是不会出现的。
??就象义乌,这么小而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除了骆宾王,也还出过其他类型不同的人才,其中一个大人才就是教育家陈望道,在义乌听领导们讲话的间隙时,身边一位科学院的教授问我陈望道是谁的时候,我谦虚了一下,“如果我没有记错,他应该是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者”,他的提问还是让我感叹了一下教授们的知识贫乏。也许是兴趣的缘故,也许是过于专业的缘故,很多教授可以说是缺乏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教授或者博士们其实读书并不多,多读的那几本大概是没有几个人读的专业书吧,实在对不起博士的“博”这个字。
??陈望道的选择有点意思,他凭借着一个学者的感觉翻译了共产党老祖宗的宣言,自己后来也进入了体制内,作为复旦大学校长,实现了部分的人生目标。
??我还是不知道他的翻译究竟应该算作先知先觉还是误打误撞,研究党史的人自然会有人研究他的翻译对当时中国局势的影响,而我,思考的问题则是学者在社会进步中究竟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比如陈望道,他的翻译也许就是整个共产党产生的重要催化剂,甚至是否会有这样的结论:没有这个先知先觉或者误打误撞,中国的历史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因此,一个国家需要智慧的重要代表:学者,即使很多学者是没有用处的,但是只要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是没用的,只存在很小的一部分有用,即使他们中还包含了不少既得利益者,历史也必然是在前进而不是倒退。
??
??当前的义乌,就这么缺着人才,就这么不给“人才“一个施展的空间,这是整个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且,随着全国越来越多地方商业意识的觉醒,义乌能否继续具备和发展它现在的特色就是可以置疑的事情了。
??也许,只有在问题开始由雏形变成当务之急的时候,义乌人才会象《鹅》里说到的,“直项向天歌”,而最后,从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角度考虑,一个悲伤的结局是正好被其他地区觉醒的人们象武则天割断骆宾王的脖子一样,用市场的刀把义乌经济的脖子顺手割断。
??真是这样,我再来感叹一下一个地区和它的历史人物的相象会到怎样的让人吃惊的地步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9797.html

上一篇:农民企业家耿庆恩之死
下一篇:给即将成为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几个忠告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