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做什么工作,都多少要涉及点儿评价,而凡评价就必有“评价指标”。今天就说说评价指标的事儿。
凑巧了,临近年关,东北的习俗农村要“杀年猪”【1】,这时城里人也要买上猪肉若干准备过年,而无论是自家杀猪还是去市场卖肉,以前都有个术语叫“几指膘”,说的是猪肉当中纯肥肉膘的厚度有几个手指宽【2】,膘厚则肉多,搁在30多年以前,象“四指膘”那样的肥肉是最受欢迎的。这个猪肉的指膘和我现在要说的指标是谐音,权且再玩儿一次同音字游戏,来个类比。
其实,“指膘”其实就是关于猪的重要指标,以前在大家肚子里面都没啥有水、买肉的人想多买点儿肥肉回去熬猪油的年代里,为了“四指膘”这个指标,养猪人就必须想尽办法喂猪多吃,还得少活动,这样养得肥肥的才好卖。后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甚至可以“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了,肚子里的油水足了,就不再有人对猪油和肥膘感兴趣了,大家这时候买肉的人更喜欢买瘦肉而不想要肥肉了。这时“指膘”成了不好的指标,而瘦肉成了好的指标,于是养猪人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在猪的饲料里添加瘦肉精,让猪干吃不胖,多出瘦肉少长肥肉。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喂瘦肉精长出来的瘦肉人吃了会很难受(我曾亲自遇到过一次,吃了这种瘦肉精猪的肉,心脏难受,结果只好把剩下的半盆红烧肉倒掉了),于是,瘦肉精被明令禁止使用了。但不论什么时候,对养猪卖猪的人来说,猪的体重都是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和赚的钱成正比,所以不断传出猪在出售前会被插管子灌水(虐待动物呀!)和注水猪肉的“新闻”。这些,就是关于猪的若干不全是“指膘”的评价指标。
从上面说的这段“猪指标”来看,有个评价指标还是必须的,否则不好比较好坏。其实有了评价指标也不是就此万事大吉,还要考虑这个指标是不是好用、该不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同而调整变化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对具体做事的人就有了明确的指引和奋斗目标,这样有目的的做事情其实效率是很高的,更何况还有很多专门为了达标而做的努力(其中包括正常的做法和一些不端的做法)呢,这样以来,用不了多久原来那个遥不可及的指标就会比较容易地达到。一旦这个指标达到起来很容易了,作为一个用于合格与否判定的指标被普遍达到没什么,但如果用于遴选和排队,能被轻易达到的指标就不再是一个好的指标了。这么一来,曾经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要因此而改变了。例如,大学里面博士生毕业和教师评职称就常会有发表文章的指标要求,一开始这个指标是要求N篇核心期刊的文章,后来大家逐渐对发表中文杂志的文章已经门清路熟了,这个指标就变成了N+X篇外文的SCI文章了,SCI数量上去了,又要求影响因子,总之会不断地递进,门槛越来越高。但只要要求发文章,无论指标数值如何变,大家总会设法先达到、再超过并搞得多多益善,以至于越发夸张。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会看到象只要瘦肉而少有肥膘的猪一样,我们会看到大量被称为“垃圾文章”的学术论文不断问世,却看不到显著的科学发展和有价值技术进步。这就是以单一指标冒进为特征的“大跃进”,它总是显得很虚很浮,缺乏美感而极不协调。
事实上,无论何种指标,本质上都是从一个大的有机整体中抽取出来的一个容易量化的局部,人们常用这种局部来作为代表去评价一个整体。在不凸显指标的时候,这个整体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比较协调地发展,可是一旦形成了指标评价系统,人们就会为了疯狂地提高指标而忽视整体的正常发展,其结果必然导致种种畸形和怪异的现象出现。看来,评价指标应该尽量合理和全面,否则没有或者不突出评价指标的作用对事物的自然、协调的发展也许会更好。
参考:
【1】东北民俗——杀年猪,http://cul.sohu.com/20080202/n255039128.shtml
【2】从“四指膘”到不占油,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9-09/16/content_8146321.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