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踏雪 阳关揽月 扬鞭踏马胭脂山 踩沙逐浪黑河岸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enxzh

博文

东大地震研续一

已有 3908 次阅读 2010-1-25 22:16 |个人分类:坐井观天|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东京大学, ERI, 地震研究所

首先感谢小波和其他朋友的鼓励与支持,让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ERI的三号馆是其中最小的一个馆,也是ERI最年轻的一个建筑。其实应该说这个馆基本上属于海半球的。这个研究组有两个大的研究方向。一个是地震学,牵头的是川勝 均教授,另一块是地电地磁,牵头的是歌田久司教授。还有一个金沢.敏彦教授,不过我一直没看到过,应该是客座一类的。这个馆一共只有四层,每一层的房间都不是很多。在2-4层右首的大房间中主要是学生、博士后还有一些访问者。别的房间也是随机的安排给不同时期来的访问学者。我是第三次到这里,换了三个办公室,最初是2楼、4楼,这一次在三楼。由于这里来的访问学者较多,因此随着不同学者的来访,实际上这里的知识也在不断的被灌入新的血液。这也许是目前很多高水平研究所的一种共性吧。
       ERI各个馆的开放时间一般是早晨8点到下午5点半左右,也算是他们正常的上班时间,不过这个研究所的管理方式上对作息时间要求不严格。一方面是人ERI的员工本身比较自觉,一般不会因为管理方式而主动不来。另外一方面就是他们努力构建一种比较宽松的科研氛围。本身科研就是一件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如果什么都规定的无比死板,那无疑让人内心有种潜意识的排斥。当时孙文科老师就给我说过,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作息时间,没必要按时按点或者做给别人看,ERI里面没有这样的习惯的。总之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憋屈。
      各个馆的门在下班时间之外是锁的,不过对于ERI的员工而言,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进去的。开门靠的是指纹识别,一般第一次去ERI的人,第一天报道之后做的事情就是采集指纹,这样的话可以在每一个馆里面随时出入。我2007年去的时候图书馆还要特别的一个卡,这一次发现图书馆也考指纹随时出入。进门之后,每一层下面都有一个液晶显示器,上面有每一个员工的名字,每天早晨到了之后,可以按一下自己的名字,别人就知道你到了,而且会有办公室信息,这样子可以方便别人找你。而且每个楼下面的显示器上都可以查全所职员是否到位的情况,由于有些人可能喜欢讨论,这样的话方便掌握相互之间的行踪。要是有事出去可以再按一下。另外出差或者出国,有不同打个颜色提示。
     这些很多都是一些细节,不过把这些细节都考虑到,就会发现确实带给了人很多方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1041-290229.html


下一篇:浊浪淘沙,也说论文造假
收藏 IP: .*| 热度|

1 zdlh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