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科学家们,说的有点大了,因为真正的科学家并不多;或者可以叫作科学工作者更恰当一点——这是题外话。
我国外联合培养的导师有两个,都是老外,一个属于多产型加高质型,这里说的高质,是指影响因子,该老师称作A。另外一个属于多产型加专一型,这里说的专一,是指杂志种类,该老师称作B。
我把A老师概括到拓展型一类,因为他的研究方向很多,兴趣很广,把当今热门的纳米,生物和材料都囊括在内,产生一个idea,就能发一篇好文章,但绝不细究,发完文章,要做的就是再想其它他感兴趣的idea。这样想得多了,看得多了,联系的合作者多了,自然铺的面很广,灵感也越多,良性循环,逐渐拓展开去。
我把B老师概括到专一型一类。因为初看他的文章列表,会有一种想法:一稿多投啊。其实就是一个主题,几个关键词,颠来倒去研究了30年,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是一个“作假”者。
其实想想拓展型和专一型也是有专业局限的。有些专业可以和其他专业产生交叉,这样就容易出拓展型的人才,如纳米领域,有些专业本身就很专一,很难有多学科的想法,如数学。结合国内的科学工作者们想想,理论上也是这样的分类,但专一型有时是难一点,难在几十年孜孜不倦地在研究一个体系,这在中国就有可能“活不下去”,为了老婆孩子的期盼,可能就舍弃自己的愿望,逐渐向拓展型靠拢。
这样又引申出另外一种分类,我把它叫作兴趣型和名利型。兴趣型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研究的体系,除了考虑科研的经费和老婆孩子的温饱问题,更多地关注问题本身,会为解决一个小问题兴奋好一段日子。而选择课题方向的时候也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当然也要基于课题的研究价值,这也同样适合研究生选题,有的研究生会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很有趣,有很意思,想花上几年时间好好研究一番的课题上,此为兴趣型;而有些研究生还未对导师给的几个选题有说了解,第一个问题就是能发文章不?能发好文章不?不能?算了,换下一个。老师当然也不能逃离这个类型,写基金的时候就要考虑这点,但如果不考虑兴趣和价值,只考虑:这个课题很有钱途,能发一系列文章,能为以后申请课题打下基础,至少培养1个博士生和3个硕士生,这样一量化,就把科学问题也量化了,这个问题的价值就在于能培养几个学生,能发几篇文章,也许申请人自己也很清楚,除了这些,其他意义这个真没有了,此为名利型。有时兴趣型和名利型也会因为实际问题掺杂在一起,到底最终是为了名利还是兴趣,只有自己最清楚。
最后要说一点的是难点型和热点型,难点型的人也许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们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实实在在的科学问题上,甚至十年如一日攻克一个问题,问题解决了,他也名利双收了,但名利对他只是补充,并不是必要条件。热点型的人如大部分的中国科学工作者一样,哪里有个最新报道,就一窝蜂地涌进去,今天石墨烯热,刷地一下进去,明天储氢热,刷地一下又进去,这些人的鼻子是很灵敏的,尤其在中国,早来者拥有天下,可以填补国内空白,跟国际接轨,晚去了,就只能捞点残羹冷炙。
科学家更多的需要专一型+兴趣型+难点型,不是说拓展型+名利型+热点型没有科学家,只是这样的几率不大。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组合,构成了复杂的科学共同体。那么,你是属于哪种组合呢?
最后一句话,不问收获,只管耕耘,不求名利,而名利自来的那类人才能真正地让科学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往前迈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