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已有 2497 次阅读 2010-1-17 02:12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应命题作文: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红墙论坛 [www.enlight-tech.com]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6-07-30 12:27:00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立场? 请唯物主义者不要告诉我是基因,请唯心主义者不要告诉我是上帝。

两头的解释被红姐去掉后,思路上只有另辟途径。这个新途径,就是要人们在思维中明确地意识到时间这个概念。而往往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不自觉地跨越了时空。

比喻是个帮助思维的好方法。唯物的也好、唯心的也罢,那么多的聪明人争了上百年也没有结果的事儿,今天在网上大约也得不出个结果来。唯一的出路是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个“不毛”的争论,寻找个回避这个僵局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将原来的“不毛”的话题转换到一个具体的话题上: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 这样一来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就可以从“吵架”转到讨论的立场上来了。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不同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条件不同。有的靠温度:某个温度以上是雄,某个温度以下是雌。有的是靠受精时的偶然。今天计划生育宣传里,仍然都宣传生男女的问题取决于男性的精子。这显然是在“骗人”,是为了“解放”妇女制造的一个新“神话”。

具体到人类,“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问题是个可以作为科学课题探讨的问题。至今我们知道,性别问题是个具有器官(染色体)和脑“双重判定标准”的问题。即脑男体男、脑男体女;脑女体女、脑女体男和脑男体“阴阳”、脑女体“阴阳”的情况。更细的分类还可以有脑男体男嗜男和脑男体男嗜女等等的区分。与唯心唯物争论不同的是这些都是有具体的事例(病例)的现象。因此,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问题就是个有意义的学术问题了。也就是讲染色体和器官都不能完全决定人的“性别”和“性嗜好(=性试纸)”。从受精、发生出生到性成熟,人要有个发育的过程。今天人们趋向于认为体格性别的决定出现在受精的时刻,而脑性别的决定出现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的某个时期。怀孕时期母体受到的各种影响和刺激,直接波及胎儿的发育及其脑性的发育。这就是所谓的时空的概念。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问题或许计划生育的宣传口号最容易被接受:生男生女关键在老爷们。这个认识通过春晚的小品,已经深入到了各家各户。以“横扫”著称的镜某在此要“横扫”一哈这个“常识”了。“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问题是个实际的问题。通过理解这个问题智慧获取的智慧,大约可以合格地回答斑竹的命题:请唯物主义者不要告诉我是基因,请唯心主义者不要告诉我是上帝。

这个话题有意思。没看原来的上下文,感觉是刚开始,没有展开。 (1000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y 26, 2008 04:41AM

另外,怎么一下子从“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的普遍问题跳转到“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的具体问题?有点突兀。

谈性别的生理心理的组合种类有意思,可以帮助剖析同性恋双性恋等现象。

引用:
今天人们趋向于认为体格性别的决定出现在受精的时刻,而脑性别的决定出现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的某个时期。怀孕时期母体受到的各种影响和刺激,直接波及胎儿的发育及其脑性的发育。

这是学界的基本共识么?

感觉与实际观察不太符合。心理性别以及异性恋以外的种种性趋向与出生以后的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这已经有很多记录,譬如单亲家庭,周围少有异性,军营生活,曾经被异性欺骗,等等。当然也可能这样解释,脑性别是隐性的,是在胎儿阶段决定的,但性趋向的表现是由环境因素诱发的,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这样也许能自圆其说。

总之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镜兄不妨继续深入下去。

又:如今的社会是宽容很多了,因此不同性趋向的表达开始由地下转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了。如果说两性的区别使得生物界和人类表现了多彩的图画,生理心理的性别的不同组合更使得这种图画立体化。不同造就了丰富。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丰富,而不仅仅是容忍。

很简单,红姐给了这个命题。 (10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6, 2008 04:50AM

红姐也是带有时代烙印的人物了。

引用的句子是学术届的常识了。也许是这样解释最“妥当”,容易让人接受吧。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28629,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7025.html

上一篇:mirror - 驴马骡和汉语词典
下一篇:mirror - “引震”很可能會成為預測的互補手段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吴飞鹏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