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haijun 学英语的终极目标是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学英语等外语!

博文

完善高校科研体制,提升教师科学精神

已有 3177 次阅读 2010-1-11 22:09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科学精神, 科研体制

完善高校科研体制,提升教师科学精神
知识信息时代,科技突飞猛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综合科技水平和知识创新水平。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作为一个衡量该三水平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该奖年年落空则长期深深地刺痛了中国人的神经。同时,最近一段时间的学术道德问题的爆发和科学精神问题的迷失一次次拷问整个学术界的道德伦理。
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怀疑批判和开拓创新。而在当前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国家对高校的评价,还是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均是重学术理论研究,重论文和课题数量,重研究结果等倾向。现在许多大学将科研和教师待遇、资历水平等层层挂钩,造成了整个大学学术科研氛围浮躁、激进。造成教师和学校片面追求论文和课题数量,追求短期肤浅式理论和应用研究,缺少整体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更为严重的是也造成了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层出不穷。大学是知识的象牙塔,是科学精神培育的最佳土壤。要改变上述诸种不良现象,在如何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的良性科学精神方面,笔者结合完善中国高校科研体制等措施,特提出如下建议。
(1)高校要给教师提供一个长期安定祥和与从容不迫的科研土壤。当前中国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矛盾十分突出,甚至一些学校几乎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一些高校政策朝令夕改,各项指标日益功利化和高压化。所有这些让高校教师无所适从,疲于应付,或使一些教师转为行政官僚,或使一些教师心灰意冷,得过且过,或使一些年轻教师成长压力剧增。教师被动科研动机十分明显。所有这些对整个学校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极为不利,对教师的科学精神的提升也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一个宽松的高校行政环境已经成为教师是否能够安心从事科研教学的重要试金石。教师只有在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环境下,才能够安心从事科研,才能够不为一些行政琐事,不为政策的朝令夕改而分心担心,也只有在一个安定祥和的科研政策下,教师才能长期十年如一日地潜心钻研,才可能弄出重大或较大的科研成果或业绩。
(2)科研评价要重视长期研究和基础研究。当前高校的一些科研政策随所谓的热点转。科研强调短平快、多快好省,强调科研“市场化”。很多学校重视短期研究和一些容易出成果的浅应用研究,而轻视甚至不支持长期研究和基础研究。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一个重大的科研成果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可能颖脱而出。而在目前中国的科研体制下,学校要求教师研究“一年磨十剑甚至百剑千剑”。
学校科研政策片面强调追求论文数量和课题数量以及经费数量,从而造成教师研究日益浮躁肤浅。因此许多高校“老板”与日俱增,大学公司化气息浓厚。科研固然要和市场相结合,科研成果固然要重视转化和应用,虽然上述措施可以克服中国科研长期那种轻产出和转制的缺陷,但由于短平快、多快好省的政策的激励,那种捞钱甚至不务正业的浅移植课题也日益泛滥,博士都变成了廉价打工者,这样做反而得不偿失。而由于轻视长期研究,教师科研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专挑软柿子捏,很少有教师能够一如既往地比较深入的研究同一个问题。由于轻视基础研究,因此一些基础学科生存窘境明显,同样造成了我们的科研浅显化。科学精神核心突出开拓创新,但显然上述行为和开拓创新有点背道而驰。因此要提升教师的科学精神,提升中国的科研水平,重视长期研究,重视基础研究十分重要。
(3)强化科研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当前中国学术道德问题不容乐观,我们的科研造假和学术造假问题均十分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和高校教师的形象,这固然和诸多因素有关,比如整个社会环境诚信体制不健全,比如拜金主义严重,比如个人的道德素养问题不高等,但主要还是和我们高校甚至整个国家的科研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有关。
由于科研地位日益突出,在中国大学中,科研已经被完全异化和神化,很多大学唯科研马首是瞻,因此也造就了一些学校对学术不端问题的纵容和容忍。同时,当前中国科研重视申请忽视科研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强调严进宽出,强调一次性评价,因此造成科研项目的申请裙带关系复杂,科研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科研成果评价的诸多方面的监督不到位。因此上述问题出现也不足为奇了。而要改变上述现象,唯有加大科研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才是关键,步步为营,把每一个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4)强调科研要实事求是,允许科研有失败和不足。科研有成功有失败,有曲折有荆棘。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或成功无不是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才可能萌发出这样一次的成功。而在目前中国,由于政绩考核等面子要求,中国的科研只许成功,难见失败。成功者名利双收,失败者无翻身可能。因此在申请项目时,教师也就不敢啃硬骨头,不敢鸡蛋里挑刺。这也和真实科研要实事求是,敢于开拓创新相差甚远。因为唯有建立符合真实科研研究的评价机制才是关键,要允许科研有失败和失误。

       当然,目前中国科研经费整体严重不足,科研人员整体水平偏下也是造成了我国科研诸多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中国高校种种和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学术不端现象,却是和中国科研政策密切相关,在21世纪中国强调和谐发展,突出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科学精神和培养高校科学精神土壤的科研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6247-286354.html

上一篇:湘水流,漓水流,相离恨清秋——湘江、漓江和资江趣谈!
下一篇:中国某些精英“唯我独劣”——从“留美博士吻瘫机场评论”说开去
收藏 IP: .*| 热度|

1 刘凡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