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17-19日暴雪袭击欧洲和美国

已有 3558 次阅读 2009-12-20 14:59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潮汐组合, 暴雪

   

 


暴雪袭欧洲 交通一团糟



当代生活报   2009-12-20         
 
 

  一场暴雪伴随寒潮17日晚间“突袭”英国和欧洲其他大部分地区,造成多个城市机场关闭、航班延误、公路堵塞、铁路受阻,给人们提前送上一份无奈的圣诞“厚礼”。

  英国:交通受阻

  一场罕见大雪17日夜间在英国纷扬下落,部分地面积雪厚度达20厘米,航空、铁路、公路无一“幸免”,全国交通几陷瘫痪。位于伦敦的盖特威克机场和卢顿机场18日一度关闭,希思罗机场、斯坦斯特德机场和曼彻斯特机场多架航班延误。

  盖特威克机场当天关闭7个多小时后重新开放,被迫取消3架次出港航班,另有18架次入港航班到其他机场降落。一些乘客不得不乘坐机场大巴重回伦敦,却要面对同样陷入混乱的地面交通。

  降雪对大人是麻烦,对小孩是“礼物”。英国上千所学校因降雪关闭,孩子们提前进入圣诞假期。

  降雪也影响英国道路畅通。白金汉郡一条公路发生连环事故,被迫关闭;埃塞克斯郡多处道路严重堵塞,卡车司机只能等铺砂机和扫雪机前往解围;北安普敦郡急救系统电话被打爆,急救人员一天要处理数百起交通事故。肯特郡位于英格兰西南,是遭雪灾最严重地区之一。由于一辆卡车堵住当地一条公路,受阻汽车排起长龙,200多名司机困在车内10多个小时。

  铁路运输也不乐观。剑桥郡、诺福克郡和萨福克郡多处路段取消运营;伦敦铁路部分路段暂停运营;约克郡数班列车延误。

  其他国家:寒流肆虐

  和英国类似,法国、比利时、保加利亚和乌克兰等国遭遇暴雪低温。部分地区气温跌至零下20摄氏度,积雪厚度近1米。

  按德新社说法,在德国、俄罗斯和波黑,至少已有3人冻死。

  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的气温跌至零下12摄氏度,奥得河上一座老旧钢结构铁路桥破裂,长途铁路运输延误两个半小时;暴雪致使乌克兰158个村镇断电,数千名司机被困,一些司机不得不弃车求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大量出港航班遭延误,铁路运输中断。

  一夜大雪也让比利时措手不及。18日早间出行高峰期,布鲁塞尔城内外车辆拥堵长队达350公里。布鲁塞尔国际机场17日晚间关闭,18日仍有多架航班延误或取消,数千名乘客滞留。

  法新社报道,截至18日傍晚,巴黎戴高乐机场取消20%的进出港航班,航班延误达3小时。

  据新华社

  法国西北部积雪阻路,汽车排长龙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09-12/20/content_691597.htm

暴雪袭美 多地“告急”

  12月19日,行人在风雪中行进。当日,美国首都华盛顿迎来了6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美国东海岸地区19日遭暴风雪袭击,已造成3人死亡,多个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航空和地面交通受严重影响。

  弗州3死

  受暴风雪和结冰路面影响,美国弗吉尼亚州18日晚间发生数百起交通事故,州长蒂姆·卡因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弗州紧急措施署19日说,暴风雪18至19日间造成3人死亡。当地多条州际公路关闭;500多名受困司机到救助站接受救援;沿海地区居民接到洪水预警;谢南多厄瓦利地区断电,大约2.9万多名居民陷入困境。

  紧急措施署负责人鲍勃·斯皮登纳说,数百辆汽车困在路上,弗州国民警卫队已出动人员全力清理道路。

  “有些人决定待在车里,其他人前往救助站。我们正努力劝说人们不要上路,”斯皮登纳说。

  紧急措施署工作人员迈克尔·克莱因说:“眼下路面积雪厚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之间,雪还在下。”

  紧急状态

  除弗吉尼亚州外,美国东岸多个地区19日相继宣布进入暴雪紧急状态。

  华盛顿市长阿德里安·芬蒂19日宣布全市进入紧急状态,说这是近几年来最大一场暴风雪,政府正全力以赴清理道路,民众应尽量减少出行。

  芬蒂说:“这场大雪20日清晨会停,政府会全天清理道路。21日早高峰时段将有多条路段可以通行。21日至23日间,全部道路有望通行。”

  公路方面,政府已在暴雪应急路段部署数百名警察,所有车辆必须让开标记路段,不许在此停车。公共汽车眼下只在暴雪应急路段运营。

  轨道交通方面,地面积雪15厘米左右时,系统基本可正常运营。一旦积雪超过20厘米,将取消部分路段运营,仅开放地下路段。

  此外,西弗吉尼亚州进入暴雪紧急状态,州长授权国民警卫队协助清理积雪,采取应急行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宣布进入暴雪紧急状态,取消当地学校全部周末活动。

  有喜有忧

  联邦航空局消息显示,东海岸多个机场运转受阻,多家航空公司取消或推迟19日数次航班。东北部地区民航交通19日至20日上午可能趋于停滞,部分乘客圣诞出游无法成行。

  大雪带动供暖设备热销。西弗吉尼亚州五金商店经营者朗·哈特说,店里挤满顾客,都是前来购买取暖设备和其他应急品。

  按哈特说法,人们不得不把买圣诞物品的钱用来买这些东西,他店里“圣诞物品销量十分有限”。

  暴雪为滑雪场带来商机。由于今冬气温偏高,众多滑雪场推迟开放。西弗吉尼亚州滑雪协会一名发言人乔·史蒂文斯说,这场大雪一下,部分滑道积雪厚度可达50厘米。

  史蒂文斯说,大雪为滑雪旺季作好铺垫,“这场雪来得太是时候了”。

  韩梁(新华社今天上午供本报特稿)  

 

韩梁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点评:关注中国的暴雪预警!

暴雪预警:关注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强潮汐组合

        编者按:接到栾巨庆 和栾云洲关于2010年1月的雪灾预测,与我们的暴雪预警相一致,希望相关部门作参考,公众可通过实践做检验。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至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可激发冬季和早春的寒潮,使流感爆发达到高潮。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超过3天,2010年4月至6月为弱潮汐时期。春季中后期冷空气活动较弱,变暖和干旱的可能性大,需提前做好准备。2009年12月的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009年12月2日为日月大潮,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5.77235度,4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为本月最强潮汐时段,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潮汐组合B:2009年12 月9日为下弦,即日月小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52度,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C:2009年12月16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也达到最大值南纬25.76826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2009年12月20日为月亮远地潮,12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2度,25日为上弦,即日月小潮,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E:2009年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936度,2010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本月强潮汐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的增强,流感爆发也进入高潮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1812  
 

2010年1-2月黄河流域与东北地区雪灾预测

栾巨庆   栾云洲

 

国际天灾研究会  天文气象地震世家第三代 

一、黄河流域(以北纬32°-41°为预报区)

预测1月份大雪暴雪区在黄河流域,其中1-2日、5至7日、9-10日、15-16日黄河流域南部中下流大部地区有大雪,局部暴雪。19-20日、24日中下游大部有大雪,山东、河南、河北有暴雪,28-29日京津一带将有暴雪局地特大雪。

二、东北地区(以北纬41°-52°为预报区)

预测1月1日-2日内蒙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将有中到大雪,5-6日亦有中到大雪,10日与14日、20日、25日内蒙东北部,有中雪,29日辽宁南部将有暴雪。

预测3月份主要降雪区,将在东北地区与内蒙古东北部。

应早防“白灾”

三、美国与英国及加拿大等国都先后将有特大暴雪 

2009年12月11日

美国和中国暴雪天气的关系:关注16日强潮汐组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7742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33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005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80060.html

上一篇:美国东海岸地区遭受暴风雪袭击(组图)与暴雪预警
下一篇:暴风雪袭美欧:低温暴雪预警继续得到证实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