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现代应急管理应用与实践》中的所谓“亮点”

已有 2922 次阅读 2009-11-16 22:00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俺们的丛书第一册《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里,封底上列了一下主要的贡献或者叫所谓本书“亮点”,我一口气写了六条,现在再回头想想,觉得这六条还说得过去。

??今天,第二本书交稿了,也还是需要总结一下这本新书究竟有点什么新鲜玩意儿,也同样要写在封底上。我这里先做个简单总结,这两天也会继续想想,看看内容和措辞合适不?!

??1,对比了传统应急管理和现代应急管理的区别并阐述了嬗变过程

??2,对于三类影响深远的重大灾害事件的现代应急进行了应用分析

??3,介绍了供热、电力、煤矿三个行业和一个典型区域的应急实践

??4,深入剖析了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演变与终止机理及应急策略

??5,初步研究了应急机制设计理论并强调了监控、终止与补偿机制

??6,扩展了风险矩阵方法的内涵与外延并讨论了应急的全过程评价

??7,建立了人力、物资、资金三类应急资源的管理与分配问题模型

??其实,写这个玩意儿,最难的就是挑选恰当的动词,从这七条中可以看到,在这七句话里,我们使用的动词包括:

??1,对比、阐述

??2,分析

??3,介绍

??4,剖析

??5,研究、强调

??6,扩展、讨论

??7,建立

??为什么用这七组不同的动词呢,我还是好好琢磨了一下两下三个的,也顺便提一句。

??1,在第一本书里,其实我们很突兀地提到了现代应急管理,对于传统和现代应急的差异没有太多着墨,读得细致并有很强逻辑感的学者会觉得不解,而第二本书对其进行了补充,所以,我们强调了“对比”,两者之间又是存在联系的,这个演变过程如何解释,本书给了一些提示,于是,用了“阐述”嬗变的说法;

??2,第二句话其实不敢说“亮点”,里面指代的是三章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现代应急。因为我们本身不具备任何行业背景(我就是一学数学出身的,啥专业都不懂),所以,对于一般理论的介绍还比较能够得心应手一些,对于很专业性的内容呢,则颇不敢有把握,所以用了个很一般的“分析”的动词。此外,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分析上,我们也没有再把眼光放在地震上(去年谈地震的书和文章实在太多了),而是说的洪旱灾害。

??3,“介绍”这个词也算相当一般化,不过这里的介绍我们还是有一些自信的,因为这三节来自我自己带的在职研究生的三篇硕士论文,他们一个从事的就是供热企业的技术工作,另外一个则是火电厂和核电厂都待过的也算资深的工程师了,第三个一直就在煤炭设计院工作,而他们三个的论文里其实都有我们自己提出的理论在行业中的应用,但是由于和灾害类型的应急相比,行业应急应该靠后,我们就把这三个行业的应急列到了同一章中,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地缩减。一个区域的东西则是我的两个学生前往浙江杜桥调研的成果,她们在那里待了一个星期的事件,目睹了面即将到来的台风的应急行动。当然,资料的来源主要还是杜桥的朋友提供的,所以我们还是使用的介绍一词。

??4,动词“剖析”前面加上一个“深入”的副词来修饰,因为我们在上一本书上已经“浅浅”地分析过发生、发展、演化机理了,上周亓菁晶去罗马尼亚开会,我们投稿论文就是关于机理的,一个很方法论的东西写了10页,也算相当不容易了。不过,这次确实要比上次的要深一点,虽然深入了,可是也是相对而言,那么,究竟需要多深入才叫彻底,我可以这样告诉你,永远没有尽头——

??5,这第五条的“研究”前面也有一个副词“初步”,我本来想着这次要弄出一个“应急机制设计理论”来着,可是越想越觉得难弄,看来不是2年3年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个人正在加紧思考这个问题,希望明年有个框架性的东西出来,然后再模型化。当然,这里指用了这一个“研究”,因为本书强调的是应用和实践,老说“研究”就显得太学术味道了,即使这本书确实还是有50%的学术味道。后面一个“强调”则是主要因为本书对监控机制、终止机制和补偿机制讨论的比较多。

??6,这里使用的动词“扩展”,也确实是扩展。为什么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数前篇关于风险分析和评价的论文(SCI可是不少啊),可是,好用的却依然是风险评价矩阵呢?因为简单,因为易懂,因为易用。科学的东西就是这样,背后的道理可以很复杂,60个学时都讲不清楚,但是,让人用的东西一定要简单,最后3分钟讲明白。我们正是把这个三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风险矩阵做了三个维度的扩展,可以解决不同运算模式的关系分析,我一直认为这个内容是我这辈子到今天为止做得最漂亮的4个研究成果之一。它满足以上的条件:简单、易懂、易用、符合实际、内涵丰富。后面一个“讨论”了XX云云,则比较一般了,实际上,有一部分是我们已经在上一本书上提到的内容,有一些则是集成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所以,就算“讨论”吧。

??7,第七条,我本来不想写来着,因为这些东西是应急管理中已经被研究“滥”了的东西,尽管依然还存在很大问题,但是确实有N多的学者关注它。不过我们的角度还是稍有不同,确实建立了一个模型,而整个模型又确实是基于我们之前提出的理论的,并非是所有人都会想过的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71509.html

上一篇: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度何时烂掉?我估计3-5年
下一篇:学术论文摘要中使用的几个经典动词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