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以下这段文字是2001年本人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近日偶然翻阅,以及恰逢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颇有感触。
WTO对中国的整体影响有这样的特点:给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带来更强的冲击,而给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材料密集的产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能否借加入WTO之机将双方结合起来,利用后者的发展机会获取更多的资金,以此来扶持前者,即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来“养活”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但这并不是单向的养活,高技术企业还必须定向地开发能对低技术产业进行渗透、改造的技术,以促使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高级化;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使自身迅速壮大起来,考虑到目前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而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和材料密集的产业多分布于中西部.这种综合就必须促使东西部加快协调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这些年的发展,恰好应了这一段话前面的几行字:“给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材料密集的产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发展,既符合中国产业的现状,符合中国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需要,同时也正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产业链的“空白之处”。于是一拍即合,中国的发展正好填补了跨国公司的空白,或者正如所引的这段话,是发达国家给中国“预留”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发展本无可非议。自然界的万物,如墙角下的嫩芽,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生长。然而,这种生长却是扭曲的,甚至痛苦的。(请见:金融危机之“危”与“机””——全球产业链与功能耦合的视角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041)。当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开足马力沿着墙角的缝隙生长之时,也就忘掉了(或言:遮蔽。为何研究海德格尔的专家们没有在此对于中国生死攸关的领域一露身手?)高端的技术,自主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以及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而第二段话所描述的情景却不幸而言中。
想的再远些,在一个未必完善的社会,例如过于强势的政府和央企,信用缺失的法人,监管乏力的市场,投资无门和融资困难的金融,再加上隐匿于其间的钓鱼者,又给民众“预留”了什么样的“发展空间”?要是大伙真的如此这般在墙角下疯长,到头来毁掉的既是个人自己,也是由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对“预留空间”的清晰判断,坚守为人之底线,是个人,也是社会最终的希望。
当然,我们也可以追问:
当代中国社会,为个人,同时也为其自己,究竟预留了什么样的空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