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不要让生命换来的科学资料白白遗失

已有 4078 次阅读 2008-5-27 10:00 |个人分类:新闻旧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正在地震灾区一线参与紧急医疗救援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学专家今天向记者表示担忧:如果不加紧相关医学数据的搜集,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科学资料将可能永久消失。
 
著名胸外科专家、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等专家请求记者呼吁,医学界应该一起尽快采取措施,摸清受伤人员的基本情况、分类状况和诱发病症,建立地震伤员的医学数据资料档案。
 
文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过28次七级以上强烈地震,有5次发生在四川。上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60万人,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1/3。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这些沉痛的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可供借鉴的相关医学数据和资料。石应康说,这是我国医学科学史上的惨痛损失。
 
建立医学数据的第一步,是对各地伤员进行统一身份认证,收集病情和诊治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及随访治疗方案。石应康说,接下来应在受灾地区动态检测常见病的发生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评估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第三步是进行灾区重建的卫生经济学及健康保障资源配置评估,为灾后政府卫生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石应康说,这些相关的医学数据的建立可以作为将来急救预案的设置、一线抢救的实施和后续治疗的科学依据,进而提高救治成功率。由于对刚抢救出来的伤员生命体征资料积累不够,很难采取完全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这次,有几位伤员在送往华西医院救治的途中痛失生命。
 
据记者了解,华西医院已经组织了包括多学科医疗人员及医学学生志愿者在内的60余人工作小组,在绵阳等重灾区及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工作。但此次大地震的很多伤员在本地救治后转到外地医院治疗,有关信息比较分散而且流动性大,搜集起来非常困难。
 
石应康呼吁,有关部门应抓紧协调,医学界共同行动起来,组织人力物力尽快搜集数据资料,否则,相关信息将会永久性消失,这不仅会影响伤员伤情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同时也无法为将来建立地震相关的国家医疗应急机制提供宝贵的医学数据。
 
成都5月26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92-26807.html

上一篇:“战士”卢世璧
下一篇:“扶”着孩子走出心灵的废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