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估计像我们这些小孩,从小就想做一名科学家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转眼大学毕业十多年了,我也陆陆续续读完了硕士、博士,但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似乎从骨子里有一种潜意识就是认死理。因此这么多年来在科学研究上一直非常严谨。我经常和我的学生和同事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规律也是规律”!
怎么理解这句话?
一般的科学研究,我们总是现有一个假设,然后再通过试验去验证,有可能出现有以下几种可能:
(1)与自己的假设相吻合
也就是得到了预期的结果,验证了假设得出了规律性,这当然是皆大欢喜;
(2)出现了与常规违背的规律
这种几率虽然少也不是没有。我大学本科一个同学,做本科毕业设计,结果实验结果和教科书上的相反,最后怎么办?我这位同学查遍了中文没有找到原因,最后找到一篇英文的文章别人有相似的结果,他就引用了,当然答辩的时候很激烈,最终还是通过了!!
(3)没有任何的规律性
这是经常出现的,也就是数据经过了严格的统计检验,没有规律!怎么办??
让我说“没有规律也就是规律”,但是这样的结果能交差吗?国家给了你经费,你的研究竟然没有规律性,压力很大,所以常常会有人“调整”实验数据,这样规律就有了!文章也发了,课题也顺利结题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我的朋友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就应为调整数据的事情和导师闹的很不愉快,我的这个朋友是个死脑筋,当初他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的建议也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回头去看看如果试验过程没有问题,那么“没有规律也就是规律”!结果DS不同意,最终还是他妥协!!但是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心理会有沉重的负担,甚至他会怀疑一切!!怀疑科学的严谨性!!
科学研究当然需要容错,我深信我这辈子做不了科学家(只能做个科研工作者,成不了家),但是对于科学的严谨态度应该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还是要说——没有规律也是规律!!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