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使用者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
已有 12484 次阅读
2009-9-7 17:29
|个人分类:我已发表的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成本, 移动支付, 整合型信息接受模型, 验证性因子分析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年 02期
【摘要】 为了了解影响移动支付使用者使用意向与实际使用的因素,对基于整合型信息接受模型的新增成本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移动支付使用成本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着最显著的影响,社会影响、努力期望和期望效用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和便利条件对使用行为有着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现代服务业接口技术及其符合性测试平台的研发》(2006BAH02A36)
1、引言
根据移动支付论坛(mobile payment forum, http://www.mobilepaymentforum.org)的定义,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
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5.47286亿户,居世界首位,手机普及率为41.6%[1] ,我国移动支付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在发展空间,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仍较小,2007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229.24亿元,其中手机支付规模市场为4.06亿元,仅占整体市场规模的1.77%[2]。
英国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到2012年,全球通过非接触式手机支付、手机银行以及空中下载(Over-The-Air)方式交易的用户将达到8.84亿。艾瑞市场咨询也认为,移动支付服务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移动商务个人应用领域的四大热点之一。据易观国际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将在2009年达到8250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从2006年到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40%。
因此,在目前开展对移动支付使用者的接受和使用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整合型信息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根据移动支付的特性,加入成本影响因素,对UTAUT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了移动支付的整合性信息接受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影响移动支付使用者使用意向与实际使用的因素。
2、文献综述
国外的移动支付使用者采纳或接受研究通常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3]和创新扩散模型[4],对移动支付服务的使用意愿和与实际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5,6,7,8]。随着对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可能承担的花费的关注[9],成本被认为会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与使用[10] ,后来的一些研究对模型进行了扩展,增加成本作为影响因素[11,12,13,14,15,16]。
我国的移动支付目前在一些小额支付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如购买彩票,缴纳话费、水电费,在网上购买Q 币和B2C交易[17]。同时,移动等各大运营商和银行已经推出了理财、缴费、消费等系列移动支付服务项目。整体来看,移动支付涉及到的服务行业包括金融业银行证券业商业保险、彩票和工商税务、社会公用事业收费、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和商业等服务性行业[18]。随着经济和移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支付产业的逐渐成熟,移动支付的应用势必越来越广泛。
国内陈华平等人基于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新增风险认知和成本两个影响移动支付接受意愿的因素,提出移动支付使用者研究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成本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没有显著影响,风险认知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显著积极影响,其原因尚不明确[19]。
3、整合型信息接受模式
1989年Davis在理性行为理论(TRA)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接受模式(TAM)[3]后,对使用者行为的研究发展迅速,相关的理论研究如模型扩展和各领域的实证研究十分广泛。
Venkatesh等人对历年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不同的范畴中各自具备解释力,并尝试发现这些实证模型的特色,把模型作整合,提出了整合性信息接受模型(UTAUT)[20]。
UTAUT包含4个对使用意愿与行为有影响的关键因素,即期望效用、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以及4个控制变量:性别、年龄、经验与自愿。其中期望效用、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对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便利条件对信息技术使用行为有很大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这个新架构对使用行为的解释力高达70%,比过去所知的任何一个模型均有效,因此,本研究选用UTAUT模型为基础模型,其数学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