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厦门大学的一个学生来问我一些有关PCR的问题:设计的几对引物先前是工作的,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又不工作了,想知道原因。她的原话是:“P不出来了。”
研究生试验做不出来很容易有失落感。记得我当研究生的时候还没有TA克隆载体,克隆PCR产物是非常头痛的事情,我的课题需要我克隆中性细胞一个蛋白酶的调控区,并把调控区的一个一个片断克隆了看驱动子的功能。这一点点试验今天顶多一个星期就能完成,但我至少花了三个月。
P不出来不要马上就怪自己“笨”,更不要反复做同样的试验期待某一次的重复能给出理想的结果。P不出来多半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比如说标本里的 RNA降解了,引物上的标记脱落了,反应体系里面的酶坏了,dNTP不好了,PCR仪器坏了,等等。要想找到真正的原因还需要你“放一个P",一个或者几 个Positive Control.
看模板是否有问题,就看内对照是否工作?其它人用同样的酶体系是否工作?体系以前工作现在不工作多半是模板降解,或者是引物上的标记物脱落了。所有步骤都 应该有阳性或者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的结果;而阴性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假阳性的结果。有了对照你才能找到不工作的到底是什么因素。
下午到了西安,给西北大学陈超教授他们的研究生们讲了一次。有六十多各研究生,真佩服导师们能给所有的研究生找到合适的课题。讲到PCR时有类似的问题,P不出来了。
国内有许多地方因为经费紧张,学生和老师在做试验的时候经常不包括必要的阳性或阴性对照,如果侥幸得到了理想的结果那就皆大欢喜,可是如果出现了问题,没有对照就没有了鉴别失败原因的工具,更主要的是学生没有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对照,“不差钱”。应该说:“做对照不惜钱”。大家应该养成实验包括各种对照,不然不但出了问题没有办法找原因,很可能连好的结果出来以后都没有办法发表论文。
以前讲一篇论文发表的最关键步骤是要请搞生物统计的人来给“放一个P". 现在看来,我们做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就更少不了“放P”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253504.html
上一篇:
创新不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她”服务下一篇:
科学网博客:饱学之士打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