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墨之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墨人刘

博文

李代桃僵 精选

已有 8365 次阅读 2008-5-14 18:16 |个人分类:系列散文:生命谋略|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李代桃僵

 

     《宋书》记载的一首乐府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是桃树长在没有盖的井旁,身侧还有一株李树,虫子来吃桃树的根,李树居然舍身相代。于是引出一个大道理,树木尚且如此,何况兄弟乎?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与其说是文学作品,毋宁说是农学笔记。桃李同属蔷薇科,为害桃树的害虫完全有可能感染李树,在古人不具备现代分类学知识的前提下,有理由相信这是一篇纪实笔记,只不过古人一厢情愿地把这事当成了李树的自愿献身。这才是真正的动人之处。

 

     李树分散了害虫的火力,桃树或许不能就此得救,至少能够缓口气。自然界中,要想让生命自愿断送传递基因的的机会,去拯救别的生命,除非它可以因此而获得好处。也就是说,基因的自私性决定生物并不会轻易放弃生命,除非这种牺牲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基因。

 

舐犊情深?

    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子女是与其共有最多基因的生命,相当于半个自己。所以在各类伟大奉献的故事中,父母为子女献身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在荒芜海岛上讨生活,不仅需要高超的生存技能,巨大的勇气的奉献精神同样必不可少。狐狸们四处游荡,寻找美味蛋白。鸟巢则是最佳餐盘,或者有新鲜鸟蛋,或者有嗷嗷幼鸟,无不入口极爽,营养丰富。可是鲣鸟并不会束手就擒,母鸟虽然可以做得一手好菜,却从来也舍不得奉献给小狐狸。鲣鸟母亲一旦发现地面巢穴有暴露在血盆大口中的危险,就会突然跳出来,引开狐狸。为了使骗局更加有效,她会假装翅膀断裂,不时还举起翅膀,仿佛在说:嘿,快看,我受伤了,容易下手。待把北极狐引到安全区域后,鲣鸟母亲振翅逃离,只剩下北极狐的满嘴口水。

(加拉帕戈斯岛上行周公之礼的蓝脚鲣鸟,一向以高超的肢体动作著称_缩小大小)

 

     鲣鸟的做法在其它动物身上也可以觅到踪影,只是没这么夸张而已。鹧鸪伏在巢上以身体隔离野火,母鸡抖擞双翅恐吓入侵者……甚至连长相愚蠢的野猪,也会假装诱饵把狼只引开。

 

未必!

    只要能够拯救两个以上的后代,父母的死亡就是划得来的,在人们心目中堪称伟大的举措,其实只是基因经济学上的考量。更何况,大多数时候,充当诱饵并不需要真的断送生命。即便如此,父母也并不会随意冒险,毕竟后代只有其一半的基因,它们其实更愿意让子女来做那颗李树。蚁后会分泌激素,阻碍女儿的性发育,使她们成为自己的免费保姆,蜜蜂也有同样的把戏。

 

手足情长?

    同样的道理,儿女为多产的妈咪服务,多少还能获得一些好处。兄弟姊妹之间至少有1/4的共同基因——相当于半个儿女。如果妈咪的产量超过自己的两倍,那么就算没有性生活,也是值得的。蜂群为了保卫内部的肥嫩幼虫,会倾尽全力,以蜇针攻击敌人。对于工蜂来说,这蜇针等同于生命,受到保护的子侄,同样流动着自己的血脉。

 

    非洲白蚁不仅是杰出的建筑师,而且擅长军事,深明舍车保帅的大道理。它的天敌并非黑猩猩等食蚁动物,反而是享有同种生活资源的同门马塔贝利蚁。前者为了保持食物的持久供应,绝不会对蚁群赶尽杀绝,后者却只想置竞争对手于死地。

 

    马塔贝利蚁以白蚁为食,它们用腹部毒蜇致白蚁瘫痪,切成大块分而食之。和其它白蚁爱好者的区别在于,马塔贝利蚁从不留活口,似乎认定这广袤大陆上的蚂蚁肯定杀之不绝。这种斩草除根的政策,必定会遇到最顽强的抵抗。白蚁们认识到马塔贝利蚁的入侵意味着全军覆灭,整个家族都将即刻沦为刀俎肉,为了延续自身基因,自然会拼死抵抗。白蚁前哨在发现马塔贝利蚁后,一部分坚守阵地,用血肉铸起长城,另一部分赶回巢穴报警。虽然前线总是战败,却可以赢得宝贵时间。在这期间,后方白蚁排兵布阵,把守入口处的狭隘通道,甚至将洞口完全封死,让铁骑不得其门而入。

 

    毫无疑问,遗留在外的白蚁必定横尸郊外,不过替兄弟挡子弹,在道义和基因方面都能获得利益,也算死得其所。

 

或许。

    不论是为父母接生,还是替兄弟两肋插刀,都出于心甘情愿。倒是有些吃里扒外的阴谋分子,不经意间成了别人的替罪羔羊,能够充当桃树固然幸运,不幸成为李树却是它父母所始料未及的。

 

    一番舞蹈和低沉的鸣声,就是鸵鸟的结婚宣言。雌鸵鸟在巢内不断产卵,总数可达十余个,其后的日子,安心地孵化这二十多个硕大无朋的蛋就是生活的全部。咦,这多出的几个蛋从何而来?其实是懒惰的邻居想让别人替自己干孵卵育雏的苦差事,万料不到却给人送去了一棵李树。

 

    主人似乎对外来者并不见外,多孵几个卵只是举手之劳,却可获得别样的好处。虽然没有采用礼品盒包装,不过这些竞争者的后代,的确能有效分散敌人火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蛋,鬣狗吃饱喝足后就会扬长而去,多一个蛋就多保有一分希望。不过这种策略在鸟类中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鸵鸟蛋只有鹌鹑蛋般大小,增加数量则徒增被发现的机会,此后定被敌害一扫而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更何况巢中总归自己的孩子占多数,所以假装傻冒继续孵卵其实是件好差事。

(谁也不知道哪些小孩到底是不是它们的,但是谁在乎?)

 

    分布于东、南亚的水雉,凭借长趾在漂浮的水生植物上行走捕食。和其它鸟类不同的是,雌性水雉的体型稍大,羽色更鲜亮,禀性更风流。一个交配季节中,雌鸟会有十多次婚外情,而雄鸟则负责孵化抚育幼鸟。这样的结果是,雄鸟很难保证自己窝中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基因,不过还是照样尽心抚育。它疯了吗?如此冒昧地培养竞争对手的孽种。

 

    不,或许他比滥情配偶更加清醒。雌鸟的滥交对象,除了那些假正经的居家男保姆,还能有谁?别看他总是呆在巢中假装贤惠,外来的雌鸟也会自动上门的,他的基因不在自己腹下,总归会在某一位男同志的巢中。反正大家处于同一片水域,没有阶级区分,到底在哪个家庭成长其实区别不大。所有雄性水雉全都尽心抚育,大家互相假装一下就好。万一被敌害扫荡一空,至少不必眼看着骨肉尽毁,悲伤之情或许会减弱很多。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水雉)

 

 

    李代桃僵的美事,其实是基因在其中作祟;在人类社会中,价值观和文化似乎起着类似的作用。如果我们对陌生人的困难视若无睹,则与禽兽何异?若是连兄弟的援手都不肯施与,岂非禽兽不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25220.html

上一篇:偏心之选(1)
下一篇:科学魔鬼词典1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