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心之选(1)
请依据以下提示猜一种疾病。董事长、作家、演员……(毫无头绪?)爱立信、麦当劳……(老外太陌生?)梁左、王小波……(还是不知所云?)马季、古月、高秀敏、侯耀文……(举起森林般的手臂)。对了,心脏病就是答案。
但是我觉得另一个问题更加有趣:演员的伟大和不可替代,绝不止于提供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如果没有这些劳苦功高的演员,心脏病是否会有如此之大的名声?喜欢在飞机上放鞭炮的明星们屡屡阵亡,可把我们这些常人忙活了好一阵。心血管医生更是四处宣讲,说其交际应酬、心力交瘁,再以此为戒,谆谆教诲之。那惋惜的语气,俨然有把心脏病晋升为名人病的架势。不用说,这些想当然的推测,用膝盖想想就知道只是圈外人的感言。人家名人能不关心健康?那肯定是扯淡;他们的应酬压力肯定比我等为饭碗奔波的常人大得多?那只是我们自慰的想法--他们来钱那么快,压力应该很大吧--完全忘记这是一个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社会。
所以说,把名人和心脏病联系起来,只是“传统智慧”的一种表现,因为“显而易见”,所以广为流传。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明星们患心脏病的几率高于常人,也没有证据表明阎王爷更喜欢心脏病明星。要知道,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死亡人口可以归因于心脏病,上述阵亡者在整个名人群体中的比例已经远远低于人群的平均发病率。用名人来提醒人们关注健康未尝不可,毕竟他们的影响力惊人,但是,基于错误的依据来干正确的事,仍然是不可取的。
扯远了,让我们重新回到有贵贱之分的心脏上来。即便同为名人,在众人心底,也有所偏好。面对30万的出场费,王小波要无地自容;小波还算是挺幸运的,有幸和"国家一级××"患同种疾病。众人皆爱名利,确实有例可循。在本文中,我要为您的偏心找出若干理由,让您开心开心,当然我离“大师”的境界还是差得远,虽然这个世界遍地都是大师。
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中,无一例外地把心脏看作精神、思维活动的起源。梵语中的Citta指一切意识和精神,佛教徒将之翻译为心,简直是音意两全的绝妙之笔。要想让妙笔更进妙一些,“心田”是最佳的译法,可惜该词已经被用于表示人的内心,善恶种子在这里随缘生长。
善恶的种子如何在心田生长,那是后话。现在我们要先钻到心田这块自留地里去,看看心脏的生理结构。看完之后,我们还是得为“心田”这个译法拊掌。
“田”是象形字,用分割的区块表示可耕种的土地之形,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但是我认为,心田的称呼,才是最符合田字形象的用法。人的心脏就是一套两房两厅的居室,被肌肉墙壁区分为四个空间,上方两间心房,下方两间心室。正是因为心脏虚怀若谷,他才能完成迎来送往的任务。
心脏各居室分工明确,都有血管与外界想通,这些交通要道在心脏交汇,再由他分派往各个岗位。心房连通静脉,负责接受回心的血液;心室连通动脉,把血液泵出心脏。那么,回心的血液消失去哪,泵出的血液又从何而来?
(图1:心脏的血液流通路径,如果是你的话,怎样才能操控自如?)
古人们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着。二世纪的盖伦认为血液从肝脏产生,经过心脏的搏动运输,最后消失到身体末端。按照他的说法,心脏也是血液交汇的中心,因为心脏左右有肌肉间隔,所以他设想这个肌肉壁上有许多莫须有的小孔,供血液流通。如此一来,血液就如潮涌一般,在血管内不断激荡,潮涨潮落。不可否认,盖伦的血液运动论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学说,难怪会在1400多年的漫长时间内长盛不衰。不过,如果盖伦知道下面这个数据,他恐怕会改变主意:人体在半分钟的时间内流通5升以上血液。产量如此之高的肝脏,应该要比部分国人更能吹水才行。
大概与盖伦同时或更早,中国人也认识到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并且比盖伦更接近事实。按照《内经》的说法,在心脏的激荡之下,人的血液不断地作环行周转,为身体送去营养。怎么样?哪怕是现在,多数人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仅限于此吧?很可惜的是,这种十分睿智的理念更像是哲学思辨,中国古人似乎并没有从生理上下大功夫。
从逻辑上轻松解决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之后,古人止步于此,安心地设定经络去了。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经络视为血管系统,并明确指出,是中国人首先发现血液循环。外人当然可以隔岸吹箫,但如果自己人也跟着跳舞,那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试想一下,没有肺循环的血液流通是否可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血液循环?即便经络真的是血管的别称,以血管系统的走向来构建完整的血液循环过程,其中必多臆测。血液循环的中枢和秘密,在于心脏,而非血管。在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古人清楚知道血液在心脏四腔室之间的流动情况、以及肺循环体循环的区分联系之前,低调一些总不会错的。更何况,追索先人的丰功,不如腾出时间,自己创造伟绩供后人追索,更为实在呢。
这就是众人的偏心之二:我们不自觉地忽视了这样一种现象: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史上,实证精神一直落后于思辨的,而对外人的肯定欣喜若狂。 所以,不好意思了,我伟大的先人和你那众多子孙们,我下面要讲的心脏知识,多数是西方学者基于解剖的成果。
前面已经提到,心脏各腔皆有血管想通,其驱动血液,在血管网络中流转。我们知道,越柔弱的武器,越难控制,耍弄刀斧只需蛮力,挥舞鞭绳则需要更多巧劲。
心脏采取软硬皆施的政策,一方面在各个腔室之间生长瓣膜,形成一个单向流动系统,防止血液逆流。这些单向瓣膜存在于心脏同侧的心房-心室和心室-动脉之间,限制血液只能向心室、动脉之间氨流动。另一方面,面对上善之水,心脏使出压力这一绝妙武器,通过心壁肌肉的收缩舒张,造成各腔室顺序出现压力差,驱动血流。
(图2:心脏的瓣膜,结构精巧的鱼笼状结构,心脏收缩(上)舒张(下)时动态开放闭合,控制血液循一定路线流通。我忍不住就想隆重介绍它们。)
在一个典型的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和血流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以心率75次来计算,整个过程持续约0.8秒。在起先的0.1秒内,心房收缩,压力推开房室瓣,使血液从心房进入心室。其后心室开始收缩,内压不断增高,当超过心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逆流到心房;心室肌肉继续收缩,使内压持续增高,直到心室内压超过了动脉压,压力差促使动脉瓣开放,血液进入动脉。整个心室的收缩过程历时0.3秒,即使加上心房收缩的0.1秒,心肌的工作时间也只占其整个上班时间的一半。
剩下的0.4秒,整个心脏都出于舒张状态。心室舒张早期,内压虽然已经低于动脉压,动脉瓣关闭无法射血,但仍然高于心房内压,所以房室瓣也仍然是关闭的。心室肌继续舒张导致心室内压持续降低,以致低于心房压力,压力差打开了房室瓣门,催促血液充入心室。于是,因为射血而空荡荡的心室,此时又充盈着血液了。
其实在心室开始舒张之前,心房就已经休息了0.3秒,如此一来,整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工作了0.3秒,心房甚至只工作了0.1秒。工作时间所占上班总时间的比例,只比公务员高那么一点点。
(图3:一个典型的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的活动情况,心肌的懒惰一眼可见。)
这和我们平常认为的勤奋简直是两码事,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它。在哺乳动物的一生中,心脏要收缩10亿次之多,姑且不论这惊人的数字,要在漫长的时间内准时工作、准时偷懒,这本身就是一项十分费力的活动,更何况它们连老板键都没有。其实,说到底,心肌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或者更准确的说,心肌的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腔室必须放松充盈之后,才有空间和动力泵出血液。
公务员们这下该脸红了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