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院院士中的大部分都是我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大家的尊重与爱戴。他们在学术界拥有好的社会声誉,也有很好的资源(当然不是全部)。学校及学科院士多,说明这个学校及这个学科技术力量强。
但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怪事,许多院士,全职在自己单位工作,但又在不少单位任兼职教授,许多高校都将其挂在学校的网页上,以说明自己学校拥有多少院士(而且常常不标明是外单位来的兼职院士,让许多人认为就是这个单位的院士)。我见过一位院士,在二三个学校任兼职教授,在这些学校网上都有他们的介绍,有他们的照片,当然还发给他不少的津贴(比正规上班的本单位教授还要多得多),还配备办公室,甚至还有助手,还带研究生(当然不怎么管的)。一年来个十天半月,开几个会,搞个讲座等。
院士是学术界及社会对他几十年做出科研贡献的肯定。其实你仔细看看,有的院士年纪大了,过了最具创造力的年龄,文献看少了,会多了。甚至有院士因为年龄及身体的原因都有点糊涂了,在科研的能力上不见得比现在的在职教授好,甚至还差得多(这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谁能永远在竞技场上领先呢)。你说兼职能够给学科带来多少科研上的创造力。也有些院士,多年泡在会上(鉴定会,验收会,座谈会,政协及人大会,考察,答辩会等),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看文献与做科研,你说目前的科研创造力能有多少?
为什么要聘院士为兼职教授,说穿了是为了装璜门面,相当于化妆品一样。同时也是利用他们能够参加评审项目、评奖、评院士、在领导面前有发言权、他们的学生体系等这些有利的条件,为所聘单位争取利益。
要说明的是,也有部分院士对所聘单位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是有较大贡献的,但可以看出这个数量不多,所以本文不是指全部。但我讲的现象是非常非常普遍的,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认识的人。当然这也不全怪这些院士们,是高校研究所的领导及组织者们对学术的不‘真理’地认识的结果。也是学术浮躁的体现。
我上个月到一个企业有事情,看到这个企业大楼的墙上,挂着四张照片(全墙也只有这四张照片),一看了不得,这四个都是我非常熟悉的我国最出名的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这是个小行业),他们在这个企业的四个职务分别是:副董事长,技术顾问,独立董事,董事。他们真正有什么时间为他们做事情呢,我的学生在那企业干中层(技术部门主管),他也讲了其中的情况。他说得也挺实在的,就是要他们这个名嘛。
你看,是不是化妆品的作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