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骆高远:“日全食热”后的科普期待(转载)

已有 3251 次阅读 2009-7-23 14:41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灾害, 日食, 潮汐

骆高远:“日全食热”后的科普期待
作者: 金璐 发布时间: 2009/07/23 责任编辑: 林红茵 来源: 金华日报

    骆高远是浙师大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昨日,骆高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日全食观测热发表了相关看法———

    天文现象引起如此关注,乃前所未有。

    这次日全食号称“500年一遇”,是因为中国老百姓能够如此长时间、大范围地观测日食很不容易。社会参与度高,在科普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2009年的日全食,在多年前已经预报,甚至某一地看到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的时间,可以具体到几分几秒,说明天文现象很有规律,人类对于太阳系内恒星、行星以及地球卫星月亮的运转规律,已经了解得相当充分。亲眼见到,不过是印证。

    宇宙实在太大,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还有无限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即使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它的太阳粒子活动周期对地球有何影响,它的内在规律怎样,为何会引发厄尔尼诺、拉尼娜一类的气候反常现象、造成洪水等自然灾害,也等待我们去研究。

    在我国,虽然古人早有浑天仪、地动仪之类的发明,近代天文学研究却非常落后,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人专门研究。目前,全国仅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4所高校设有天文系或天文专业,每年全国招生总数只有100人,就业渠道也不广。天文学是“冷板凳”,发不了财,在浮躁的社会中乏人问津并不奇怪。靠这一次日食的眼球效应,想要有很大的改变也不太可能。

    然而,面对这一次机遇我们并不是无可作为。媒体可以通过科普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日食并不是“天狗食日”,只是一个普通的客观存在,并不代表灾祸。我们也可以搞一些活动,提供背景知识,让老百姓尤其是未成年人,至少知道天文还是有意思的。

    我期待,有一小部分人能够从因为好奇而亲眼观测一次日食开始,对天文学产生兴趣,继而深入研究,最终成为天文专家。

http://www.jhnews.com.cn/jhrb/2009-07/23/content_64425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5124.html

上一篇:全球气象〕厄尔尼诺现象仍持续发展--澳洲气象局(转载)
下一篇:24日厄尔尼诺信息
收藏 IP: .*| 热度|

3 钟炳 王振东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