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垃圾和垃圾科技这两个概念源自我与朋友的一个谈话。说到科技界每年有这么多的文章面世,到底有多少是能对国民生计产生积极影响的?对此我们都觉得茫然。现在的刊物之多、刊载量之大、出刊机构之众无论怎么看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之最了。
我个人这些年来也阅读了以千数的科技文献,兼有国内国外,国外的多一些。但是总体感觉很多国内文章在为发表而发表(这里我无意贬内褒外),真正的精品仅集中在少数刊物上。这里当然有许多文章外的因素——来自科研院所的职称评定、研究生的扩召及博硕士学位对文章数量要求的压力等等,都是文章泛滥的催化剂。于是乎,很多的阶段结果或者成果在很不成熟的条件下就被发表了。这还是好的。还有许多根本不能叫做结果和成果的东西也被东拼西凑继而堂而皇之地刊登出来了。当然了,这类文章的出刊机构看重的不是文章的质量而是版面费收益;作者看重的也不是质量而是发表后所能得到的职称晋级、工资水平提高等直接利益。很多学者常见到这些现象:同一篇研究报告以中英文不同面目出现在不同的国内刊物上,署名作者次序略作调整就刊出了;同一个研究已在国内以中文发表,尔后略作修改又发到国外某个“有头脸”的刊物上;更有句读不变的直接抄袭。对最后一种,我只能说:您够勇敢!
在这里,我姑且将这些对科技进步、社会文明或者国计民生没有任何意义的却以科技面目出现的所谓“文章”、“成果”等一类东西统统称为“科技垃圾”(Scientific trash)。由于这类东西都是戴着科技的面纱,所以更容易欺世盗名,其直接的危害就是伪劣文章、伪劣学者遍地,最终贻害国家信誉、妨害社会公平。也正由于其不可利用性并可能对社会、科技、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它们的宿命就是“被抛弃”——垃圾的宿命!
那么,什么是“垃圾科技”(Trash science)呢?我对垃圾科技是这样定义的:以科学研究的目的出现的、经过实证检验的、其成果却不能为人类用于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等具有积极意义的事业的,甚而是有害的一类东西。比如说,以杀伤为主要目的的原子弹、细菌武器等都可以称为“垃圾科技”。这些科技无疑是高精尖的,但是一旦使用就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破坏甚至毁灭人类文明。这类科技在它诞生之初就是存谬的(对于核威胁的恐惧恐怕远远超过对核电利用的期待吧),如果仅仅是人类对于宇宙无止境的探索也就罢了,遗憾的是它们常是以反人类的面目出现的。因此,“被抛弃”——是它们的宿命!如果“被利用”——那就是人类的宿命了!
小笔6-1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