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之智与哲学之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fuqiang

博文

老一代计算机科学家慈云桂

已有 5203 次阅读 2009-5-23 19:06 |个人分类:其它方面|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信息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50866.htm

慈云桂


慈云桂(1917-1990),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研制了 我国第一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系统。在我国计算机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历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历
  1917年4月5日 出生于安庆市枞阳县。
  1943年 湖南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研究生。
  1946—1950年 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
  1950—1953年 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指挥系副教授。
  1953—1954年 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雷达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
  1954—1955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雷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55—1966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
  1966—1970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教授。
  1970—1978年 任长沙工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
  1978—1984年 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79年 升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1985—1990年 任国科工委科技委常委、顾问、教授。
  1990年7月21日 病故于北京市。
  1961年9月,慈云桂发明了高可靠、高稳定的隔离阻塞式推拉触发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电路上 的问题。1964年末,用国产半导体元器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441B/I。1965年2月该机通过国家鉴定,连续运行268小时 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1965年末又研制成功441B/Ⅱ型机。441B系列机在天津电子仪器厂共生产了100余台,及时装备 到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均使用10年以上,是我国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主流系列机型之一。某基地的441B/Ⅲ型机总运行时间达48000 小时,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慈云桂他们研制的计算机因而以技术先进和稳定可靠著称。早在70年代初期,巨型计算机在国外初露其重要价值与锋芒之时, 就吸引了慈云桂的注意力。1972年夏天,他应邀参加国防科委专门讨论研制亿次巨型机的会议,并受托起草向中央申请尽快开展亿次机研制的报告。从此,他开 始了研制每秒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的技术准备。为了确保亿次机各项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并立足于我国经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条件,在慈云桂的主持下,从元器件的 选取,体系结构的确立,部件的设计,工艺的实施,到软件的开发,他们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与反复的实验,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决断,并先后攻克了 100多道技术难关。
  为积极跟踪国际最新水平,他们不惜抛弃了辛苦好几个月才完成的工作成果,重新设计了更为先进的 总体方案;为弥补机器主频的不足,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的全流水化体系结构;为提高存储器实际存取速度,在增加存储通道的同时,提出了使访问冲突 大为减少的主存素数模方案;他们还选用高速动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器件(MOS)做主存,使亿次机容量远远大于当时国外主流巨型机的容量(国外两年后才 使用MOS做主存);为避开液冷技术的困难,他们改用风冷,并为之设计了锲形柱状管道结构,进行等压短风道送风;在印制底板的组装中,他们采用先进的绕接 技术;为使软件系统充分发挥巨型机硬件的性能,他们提出了与国外主流巨型机软件兼容的指导思想,并开创了并行操作系统、向量化编译、多级诊断和并行算法等 研究,进而在我国首先采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了多种软件工具,完成了近200万行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任务。其中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工艺上达到国际水平者就有 十来项。1983年11月,由张爱萍将军命名为“银河”的亿次计算机系统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顺利通过国家鉴定,主机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441小时,远远超 过鉴定大纲的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银河亿次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高性能计算机上对我国的封锁,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巨型机的研制行列。它标 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慈云桂是我国计算机界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为纪念慈云桂的业绩于1995年设立了“慈云桂计算机科 技奖金”,他开创的团结、献身、求实、创新的银河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附:《光明日报》2000年07月26日
  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慈云桂教授离 开我们整整10年了。慈云桂是计算机界的一代宗师。重温中国计算机的历史,人们会发现,从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到巨型计算机,他始 终活跃在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前沿。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然而10年后的中国仍是一张白纸。中国知识分子 岂能甘心落后!1957年夏,慈云桂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数字电子计算机项目,紧接着又接受了研制舰艇指挥仪的任务。他和同事们提出了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代替传统的机电指挥仪的方案。1958年初,40岁刚出头的慈云桂在哈尔滨率领9人研制小组,拉开了研制中国第一代电子管专用计算机的序幕。当时设备简 陋,器材奇缺,他们硬是凭着一本十几页的资料,铺开一张白纸,开始绘制中国电子计算机的蓝图。
  经过近百次的试验和修改,1958年9月,一台代号为“901”的我国最早的电子管专用计算机 诞生了。第二年,该机作为向国庆十周年敬献的礼物在北京展出,周恩来总理赞扬慈云桂这些年轻人:“干得很有成绩嘛,要继续努力。”辞行时还握着慈云桂的手 说:“要发展我们自己的计算机呵!我们起步晚,但也要赶超。”总理的嘱托成了慈云桂一生拼搏的动力。
  1961年,慈云桂奉命出国考察计算机。科学家特有的敏锐感使他发现,该国正在进行计算机换 代。他抓紧晚上时间,在国外就基本上完成了晶体管计算机的方案设计。回国后,慈云桂向领导汇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立即进行计算机换代。 聂荣臻元帅指示:尽快用国产晶体管研制出通用计算机。
  1965年,441B/I型机鉴定会刚刚结束,慈云桂便提出研制中国的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使得他周围的人连连感叹:“实在跟不上慈教授的步伐”。原来,1964年4月,美国宣布已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集成电路通用计算机IBM360,世界计算机开始进入第三代。
  不久,“文革”动乱开始。慈云桂受到冲击,但他没有屈服。为摆脱干扰,研制组到上海郊区,很快 搞出了总体方案。1970年秋,学校主体南迁长沙,计算机系设在市郊的一座农校里,由此开始了攻关。在慈教授的带领下,全体研制人员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 难,苦战3年完成了逻辑设计、工程设计和模型试验。接着,他又带领大家开赴北京的生产厂。40多人工作和睡觉都挤在一间木板棚里,夏热如蒸笼,冬寒似冰 窖,前后达4年之久。1977年夏,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151-3呱呱落地。次年10月,二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通用计算机系统151-4通过国家验 收。1980年,151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装载于“远望”号测量船上,南征太平洋,为完成我国首次洲际导弹飞行测量任务立下汗马功劳。
  1975年到1977年,慈教授两次率领科研人员走遍大江南北,进行高性能计算机调研活动。气 象部门急需巨型机做中长期天气预报,航空航天部门急需巨型机以减少昂贵的风洞实验经费,石油勘探部门急需巨型机进行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有一个部门租用了 外国一台中型计算机,却要由外方控制使用,算什么题目都要交给人家,中国人不得进入主控室。慈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听着,思考着,心潮澎湃,激愤难平!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进一步激发了慈教授研制我国巨型计算机的决心。
  1978年3月,科学的春天来临了。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断,研制亿次计算机的任务正式交给了国 防科大的前身长沙工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慈教授被任命为技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从百万次到一亿次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慈教授在总体方案论证会上当众发出誓 言:“我刚好60岁,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要把我国的巨型机搞出来!”自此,他带领科研人员日夜兼程,成立了十多个攻关小组,从元器件的选取,体系结构的 确立,部件的设计,工艺的实施,到软件的研制,都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与反复试验,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决策,攻克了100多个技术难关。为采用 最新研究成果,慈教授抛弃辛苦好几个月才完成的总体方案,重新设计更先进的方案,实现了巨型机机型的跨越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的全流水线化体系结构,素数模主存储器结构和选用MOS器件方案,并首次在国内采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了符合软件规范的近200万行大型程序。
  1983年11月,由张爱萍将军命名的“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顺利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慈教授:新一代“银河人”没有辜负您的期望,银河精神正在“银河”故乡不断发扬光大。
  1992年11月,慈老生前极为关怀的“银河-II”10亿次通用并行巨型机问世,军委主席江 泽民题词鼓励:“攻克巨型机技术,为中华民族争光。”中央军委授予我们“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1997年6月,“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机研制 成功,标志着我国超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又取得新的突破。从1989年起,国家每四年进行一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比,我们每届都获得高奖。现在,10年前 的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计算机学院,我们正在向着建设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计算机学院的宏伟目标挺进!
     他著有《微波技术》、《雷达原理》、《概率论、信息论基础》、《计算机设计》等书,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大型计算机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巨型计算机算法模型与系统结构分析》、《无冲突访问的新型存储系统》等多篇学术论文,为发展中国计算机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DSNJ141&xpos=54)
       

·银河颂 

慈云桂 

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 

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 

精雕岂为人称誉,细刻缘求玉琢材。 

极目远穷千里外,琼楼更上不徘徊。

        先生学习,你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值得新一代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学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9075-233737.html

上一篇:云计算
下一篇:10家云计算公司掠影
收藏 IP: .*| 热度|

2 mychinasea yuanbin200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