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提出非常值得注意的两个指导思想;一个是“以人为本”,一个是“科学发展”,这是发展观上的重大变革,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势必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这一个全新的发展观旨在表明:发展的目的不仅是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方面的需求;它不是社会部分成员的发展,而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本文试图在这一个背景之下展开对知识经济的重新认识,试图寻找和探索建立在人本主义的知识经济的科学发展新途径,以期实现“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科学观的辩证统一。
一、知识经济的缘起
知识经济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分时髦的名词,本来这个名词在学界内部是不用多解释的,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的,越是时髦的名词越容易被误识。尽管对知识经济的解释不胜枚举,这里也不一一而足,但笔者以为把知识经济限定在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物质资料的一种生产方式这个基础是不能动摇的。“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知识经济的提出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也一并宣告了知识在经济生活中已经占据核心地位,知识在生产领域可以附着在原材料上,并随之增值而体现自身的经济价值,这是可以证明的。其实到了19世纪,科学就已经走到了生产的前面,“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领域,必然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不断显著,知识的提升可以促进生产力以几何级数的提高。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当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以下的证明不再赘述。应该说知识向来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可缺损的因素之一,只是在以前所占的比例较小被人们忽略罢了。
人们对知识经济的强烈关注是在20世纪后半期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或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速膨胀的背景下发生的。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生产互动的加快,作为潜在价值形态的知识逾越了全部中间过程直接进入经济领域参与价值增殖,在今天,一个良好创意,甚至一个还没有完备的设想就可以以商品的形式进入货币流通领域去实现自己的货币转换。知识从生产领域的幕后走到了台前,并占据了主角的地位。知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理直气壮,它不但改写了经济的运作机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重新建构人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性。今天所能看到的并不是知识的全貌,只是冰山之一角,即将浮出水平的是什么,它又将在何种深度与广度上改变整个世界还不得而知。
知识经济的另一个核心词汇是“经济”,经济本意是节约,节省之意。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丰富的产品,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这也是经济学被当成一门科学的根本原因。只有科学才能准确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对科学呼唤有着铁的必然性。稍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一切商品生产都天然的遵循着经济学两个最基本的原则或者说公理,即效益原则与效率原则,追求的是产出与投入比值的最大化。只有这样利益主体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因而追求经济利益也成了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由于受经济利益的牵引,那些最有可能获得经济利益的技术才能得优先发展,那些与这些技术相关的科学才能得到优先关注,“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前进。”经济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是不容低估的,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依社会科学的显学而存在着,好象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它而存在的,经济学成了一切其它学科的逻辑起点与终点。经济日益向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急剧扩张,它试图对人类一切行为作经济分析,并且认为这种分析才是科学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学家视域里父母卖自己的儿女都是可以的,他漠视父母为什么要卖自己的亲生骨肉背后原因,只专注卖主与买主之间是否遵循了等价交换的原则,他们甚至还可以指导那些买主应该在供大于求是时候去买孩子,这样才更符合经济学原理。
知识经济实现了科学与经济学的强强联合,知识成了致富的手段,发明成了一项特殊的职业,科学成了生产过程的要素,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科学的本真发展是各向异性,但经济发展由于利益主体的偏私性而呈现矢量性,知识与经济的结合使得科学的发展朝着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去。知识登上经济学的舞台,并开始扮演了主角。知识已经开始成为支配经济生活乃至类社会的最惹人瞩目的力量,知识不再根据自身的重要性去传播,而是进入与货币相同的流通网络;关于知识的划分不再是有知识无知识,而是向货币一样成为“用于投资的知识”和“获取利润的知识”。科学家也开始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甚至可以以企业家的身份出现。
就此而言,所谓知识经济不过是知识与资本的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只不过是知识和资本并肩联手并日趋一体化的新时代,知识挟资本之利,资本取知识之势,确立起知识—利润统治下的话语霸权和权力构架,并在知识的庇护下进一步强化,它使得人们的头脑、情感和行为方式和社会权力的分化组合、财富的再分配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按照它的格式进行重新格式化。
二、知识经济的辩证特质
自从“知识经济”这一个概念诞生,人们就随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对它的高声赞美,人们似乎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正道,并且天真地相信,只要沿着这条康庄大道便直达人类幸福的彼岸。在这一片喧闹的褒扬声中很少听到批评的声音,这是有悖于辩证法的。知识经济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与盲点,也是应该拿出来不断反思的,可笑的是,人们把对知识经济的反思有意思式转嫁到网络经济的头上而刻意避开知识经济这个用词,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应该视为哲学的耻辱。
首先,知识经济有可能扭曲人类知识的本性。
知识的资本化运作改变人类的经济生活,也改变着知识的产生机制,并疯狂地挤压不能资本化的知识。只要知识的产生机制不是为了创造而是为了生产,只要知识的取向以利润为标准,整个非功利的人文科学、基础科学就将面临这样的困境,如果它们不想或者不能为资本化的知识而讴歌那就只能逐渐式微,并最终将被清理出科学的门户。能够资本化的知识与经济捆绑在一起,它们力量的耦合就会放大到这样的地步,会使知识经济领域之外的知识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此时资本化的知识就会束缚其它知识,限制它的发展,直到马它们挤出知识的圈子。
知识经济对知识的处理就是将其编码化、外在化、最终实现它的商品化。这一处理直接导致这样的后果。能够编码化、商品化的知识处于优先地位,不能被编码化、商品的知识被淘汰出局。一方面,能够编码的知识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市场领域中孕育出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反过来又强化了可以编码的知识并开拓了新的市场领域,也使得自身成为经济增长点和新经济法则的代言人,可怕的是知识与经济的强强联合建立起自己的话语霸权,知识即经济,经济即知识,并通过这种话语霸权对其它知识加以规约,为后者确立生存标准,这一标准包括两个层面,其一知识必须能够技术化,并进一步商品化,这是质的规定性,第二,这种知识商品能在市场中完成自我增值,越大越好,这是量的规定性。基于这样两个方面,未来社会的转型将以技术革新的加速而日新月异,知识不仅是人与自然,社会的中介,而是与自然,社会并驾齐驱的“客观世界”的核心部分而具有本体论意义。个人与自然、社会的交流将在这一领域里进行。知识经济中知识将是可怕的力量,它具有知识,技术与经济的三重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它打破了传统知识的界限,它不需要哲学思辨来提供合法化保障,它只通过优化系统的性能来自我强化,通过自我强化取得合法的社会性地位,它肆无忌惮地对知识信息进行强制性的加工与处理,把整体性的知识肢解成片断化的信息。它直接参与真理意志的重塑,轻而易举就改变了真理的价值取向,也对伦理、正义、道德进行重新诠释,这种知识还将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的目的不在是文化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激励,而是挖掘和生产各种技术分开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社会权力的分配也将服务于这种知识的分化,权力不在表现对物的占有,对人的占有,而是对知识和占有。以此为基奠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研究与开发体系使得生产的功利性直接让渡给科学,它们相互确证,使其都取得了双重的合法身份,一切有害的知识都有可能粉墨登场。正如经济学家哈耶克所说:“现在的科学知识不是所有知识的总和,好象是异端邪说”,这种毁灭性、灾难式的知识一经产生,那么它是无法消灭的。
需要特别指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向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如今社会科学的所有思辨在知识经济中的知识面前俯首,此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合而为一,但这种合一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为代价的。另外还可以想见,以后的所谓知识是分等级的,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能够迅速转化为经济的知识,它将一统天下,这种一统一天下的知识将把人类载向何方?
其次,知识经济也不能直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社会成员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得到发展,不因为一部分人的发展限制了另一部分人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并不是生活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就是社会。”然而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基础科学前景暗淡,传统的社会科学将出局,取而代之的是能够经济化的技术知识,这个结果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知识经济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分成两大部分,即“知本家”或者资本家(本质上是一样的),另一种是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他们不能从事编码与译码活动,在这一次人类历史上的强制分工面前,他们的生存境遇将是什么呢,它们将在知识经济社会充当什么样的阶级或阶层呢?
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社会分工,这本无可厚非,这在人类历史上已有多起,这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所不同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分工,人们还有选择的余地,不能从事工业生产还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失去土地的农民还可成为工人,因为它们并不是一无所有,还有劳动力,而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不懂得编码与译码的人连基本的劳动力也不具备了,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无所有,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资本家去剥削他们,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别人去剥削。剥削之所以存在着是因为剥削的条件存在着,工人同资本家的联系是必然的,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有什么样的超级链接把不懂得编码与译码的人的联系在一起呢?放眼于世界这种人何其多也,试想,如果他们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技术操作,又不甘心自生自灭,必定会扮演社会的激进角色,那么天下又将如何呢?这时应该考虑的不是社会发展的问题,而是社会存在的问题了。
对于那些知识经济的精英来说,他们的境遇也好不了多少,在这个单一的世界里,一切变得单一化了,知识为了迎合经济首先向知识靠拢,向知识接近,受技术影响,受技术规范。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这种最崇高的精神生活成了鼠标的机械点击,人类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简约成实验室里的操作。人类发明了技术,技术又主宰着人类生活,此时人类所能体会的是技术造成的个人主体的客体化,个人对技术的强烈依赖。无论技术对人类多么友好,都使人变得无足轻重,只作为技术的附庸而存在着,“人类已经附属于技术的发展并在技术的重负之下呻吟。”
再次,知识经济的到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时下的大众传媒都争相报道知识经济对人类生活的正面影响,各种各样的统计资料似乎都表明,信息技术对人类经济生活,乃至人类全部生活越来越重要。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实际增长中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二,而以计算机和通信业的增长超过经济平均增长率的两倍,高就业、高增长和低通胀的知识经济呼之欲出。在国内,知识的经济增长劲头日显充足,但这一切都无法说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都将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而迎刃而解。
一切科学技术都是人与自然的中介,物化的科学技术也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的具体形态。人们对知识的挖掘就是为了更好利用自然,用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来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可以肯定的人们所获得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但在一定时空内,自然界所能提供有物质财富是一定的,知识本身不能代替物质,也不能代替能量,它只是更有效的利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方式,这个效率不会超过百分之百。作为生产方式的知识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但只要有利益集团的存在,只要他不是把利益建立在全人类的基础之上,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根本性改善就不可能实现,因为我们现在所处在的经济时代仍然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而它的动力就是利已主义。”利益集团一定会利用知识经济的高生产率占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知识经济的结果将进一步激化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有人抱有这样的奢望,幻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进一步扩展,人与自然的紧张状态就会得到缓解与释放,人类历史已经昭示这只能是一种幻想,也永远是一种幻想。理性不可能通过理性复兴,知识的基本缺陷和技术的内在不足不可能通过更多知识与技术来消除。即使到了知识经济全面开花的那一天,人类也需要衣食住行,知识也解决不了制造业与建筑业的原料问题。目前美国的科学技术最发达,知识经济也最成熟,即他们最能有效的利用的资源,但现实告诉我们美国的自然资源消耗也是最高的,自然界在目前科技水平所支撑的知识经济的产出也只能维系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富裕的物质生活。如果依美国的这种生产方式为模板,并在全球进行复制,整个地球就会立即崩溃。
三、建立人本主义知识经济的发展新模式
人类自产生以来,便踏上了寻求自由的漫漫长路。人类的初衷是利用科学来实现人的自由,确证人的尊严。在信仰的时代,人类的自由意志被无知所蒙蔽,在技术时代人又沦为技术的奴隶。当然我们批判那种无视物质手段的进步,一味沉浸在精神自由的人,将永远留在梦幻般,实现不了的自由里。人类的科学思想史已经昭示:人类意志每次朝着自由迈进一步,总是意味着放弃另一部分自由。在知识经济初显的今天,这种对自由的选择仍然被浓厚的功利色彩遮蔽了,因为我们的选择仍然还是通过单向度的追求物质财富来实现精神自由,对手段的追求异化成对目的的压抑。人的精神特质流失了,精神物质二象性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人作为人已经消失,只能作为一种功能性的组成部分”。人类利用科学正是为了确证人的主体地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如今却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却难以找到回头的路,这不是科学的错误,也不是知识经济的错误,而是人类的悲哀。
知识与经济分属认识论与价值论两个不同领域,但决不是互不相干的领域,它们的交叉域就是人,知识与经济永远不会是人学的空场。知识研究的对象绝不是自然界本身,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对人的研究是一切科学的逻辑起点,也是逻辑终点,一切科学都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如果背离了这一点,那就不可避免的导致灾难。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过:“智慧出,有大错。”这种错误当然不是理论的能者对错,而是伦理上的善恶。科学史表明:某一时代的科学相对于下一个世纪往往显得荒谬可笑,就象一个世纪前的科学显得荒谬可笑一样。后人最有可能笑我们的不是今天的科学在科学性上的问题,而是对科学的把握与应用上出了问题。尽管今天知识已经和经济绑在一起,但这绝不能扭曲和降低知识的品质。知识经济不仅要遵守理性的法则,更要遵守自然法则,遵守道德法则。总而言之,知识经济必然人性化,必须以人为本,如果它的发展背离人的存在的意义、价值和道德起点,即不是以维护人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科学便失去它自身的价值与意义。知识经济并不是价值无涉,而是它不受利益集团的直接私利所左右,它应该为所有的人服务,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知识经济。
在此,笔者无意诋毁知识经济,它能把工业文明升华为更加灿烂的信息文明足以证明它的革命性与先锋性,用知识经济的盲点和不足来否定知识经济确实显然是荒唐至极,知识经济的引挚已经启动,笔者也无意做挡车螳臂。诚然,知识经济的积极性因素是主要的,笔者以为无需提及。因为你不说它,它也在那儿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如果消极性因素不说清楚,人们就有可能在实践上犯错误。毫无疑问,知识经济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强大而又富足的经济类型,但归根到底,知识经济是经济的一种类型,经济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就是知识直接参与经济生活,在生产中科学与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并起作用,在这一点知识与经济与其它经济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就是,传统经济形态中强调的是技术,而在知识经济形态中强调的是科学,是知识。它直接依据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一种新型经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构建科技与道德的关联仍然是人类科学生活的主题,这并没有改变。在工业文明并没有式微,信息文明初显的今天,科学与道德显现出更为复杂的图景,规则还没有制定,而游戏已经开始。人类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将来的规则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更应该自觉用道德来规范知识经济形态中作为生产力的知识,道德的力量不能弱化,只能更加强调。立足技术时代,倡导人文精神,只有这样,知识经济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福祉,知识经济也只有在人本主义的轨道上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