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说法:历史就是个人传记的延伸。这是将传记的意义往大处说。
说平凡些,能在不同方面让读者感兴趣,都可以使传记有些意义。茅盾自传,可以让读者观察那个年代智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对比张国焘、徐向前、秦基伟的自传,可以从多层次看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有助于了解一些事件的全貌和发展。
传记,可以是为后人讲具体的故事,而不是为谁树碑。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医生的传记,直截了当,比很多作家的写作更能使后人看到几十年前的社会特定阶层。
读何炳隶的“读书阅世六十年”,印象尤深的是,80岁的人,对五六十年前的考试分数,记得很清楚。
众所周知,中文传记有较多问题,目不忍睹的也不在少数。不知道是因为中文背景难以摆脱“树碑立传”的阴影?或有更多的原因。有些中文传记价值有限、或者毫无价值,浪费读者时间。有些编造太多,是谣言集。
有趣的是,有些人知道中文传记的毛病,却未能免俗,陷入同样困境。在这方面,比较奇怪的例子是杨振宁先生,他知道中文传记的毛病,也知道中文作者的毛病,选择《吴健雄》传的作者江才健写《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而且写法使人觉得作者不客观,有讨好传主的痕迹,不能起到他传的客观、而又不能作为自传透出个人特色。我写下这个客观意见,也许能给杨先生一个激将法,自己执笔写一个更有趣、更有可读性的自传?
不久前,我读了台湾作家张靓蓓几年前写的《李安传:十年一觉电影梦》。
在我读过的中文传记中,我觉得最好的就是《李安传》。
《李安传》是作者采访传主后,以第一人称口吻,娓娓道来。它不像中文传记通常把传主颂扬的完美无缺,没有掩饰传主和家人的缺点和尴尬时刻。全书叙述很平淡,但却栩栩如生。此书不仅讲传主的成长故事,而且分析每一个李安电影及其创造历程,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观摩了一回导演。李安有过很奇妙的记录,首个在世界范围成功的华人导演、失业六年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职业、导演英国小说改编的电影而获得比英国人还懂英国文化的好评。《李安传》为读者化解了这些奇迹。没有夸大传主的先见之明:六年快要坚持不住了,理想梦想也不好意思说了,但这时时来运转了。对自己的缺陷没有避讳:念书不怎么样,父亲对李安上的学校实在伤心。对自己的天才不惊不咋:演戏、做导演特别得心应手。有些敏感问题也触及。还有一些故事和俏皮话。
很多书都似曾相识,不容易读得进去、更不容易读完。《李安传》是偶尔碰到的一本希望一气读完、在运动中也读的好书。
虽然《李安传》已经出版数年,我读得迟,仍愿推荐给爱好相同的读者。
2009年4月13日《文汇笔会》以“读传记”为题发表删节版。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37-226024.html
上一篇:
如果你想增加一倍获诺贝尔奖的机会下一篇:
逆反的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