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和学生的问题有点乱
2008.04.15
导师和学生的论题有点乱
这几天一直在和学生修改论文,没怎么关注科学网上的博文。今天抽空看一看最近一周的博文,觉得有点乱。
前一段时间武夷山老师的博文《兰克奖得主王国裕谈原始创新》中说王国裕先生讲“我们国家的研究生,绝大部分,甚至80%、90%都不开窍,他不开窍是做不了科研的”。引发了很多跟进的博文,比如李飞老师的《开窍的人不读研究生》等等。现在又有了黎在珣老师的《有多少导师值得学生去尊重或尊敬?》。一路演进,从对学生的批判直到对导师的质疑。
合格还是不合格的问题
如果我现在站出来说我其实对导师和学生都没有这么悲观,一定有人会不信。因为大家都还记得我曾经写的引起了一些风波的所谓《十有八九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而且原标题叫做《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的博文。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国内的博导博士用较低的标准来要求绝大多数都是合格的,只是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很成问题,这其实也是大家早就承认的事实。重温我当时的博文,事实上我是对国内的博导和博士充满厚望,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对自己失望而自暴自弃,更不要放弃高一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信你看:
简单地说,以我以前读书的Columbia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我所在的研究所和中国最好的大学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以美国三流大学的水平的学术标准来衡量,中国大陆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
如果有人有异议,我可以把数字改为98%或者97%。
这绝不是我们不可以做得更好,而是我们没有做得更好,而且也不真正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十有八九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原文链接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8116)
我一直肯定我们的博导和博士都可以做得更好,只要社会或自己能够把握好标准。我可以肯定、帮助和鼓励想着好的标准努力的人,但我很厌恶人们用低标准来衡量人和事。
我认为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最后能力和成就有限,是因为他们在自己成长的时候没有用良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没有在需要给其他人把握标准的时候用良好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水平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要求不高,而不是做人的材料不好。
有一些原则要清楚
导师不管自己能力如何,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实实在在地评价自己的水平和学生的水平,让学生知道自己和学生自己究竟有哪些长处和哪些短处。即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幼儿园的老师,并不需要能够教好小学,所以他们要把长大的孩子交给小学的老师去教育。启蒙老师在把学生学生教到一定的水平超出了自己能够指教的水平之后,就要建议学生去跟更好的老师学习。
很多学生,自己的境界还没有到,就埋怨自己的老师水平不好,急于去跟更好的老师学习,其实恐怕多半也会吃不了噎着。
学生在内心尊不尊重老师,其实不重要,但是在公开场合把不尊重说出来,就是没有规矩。具体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在正常的渠道去讨论,但是基本的尊卑秩序总是需要维持,才能有一个基本和谐的社会。
导师再不行,学生也应该给予起码尊重。学生当我面不尊重我的同事,即使这个同事是我非常看不上的,我也不会认为这个学生是值得原谅的。学生背后奚落自己的导师,就算这个导师在我看来水平很低的,我也不会去鼓励这个学生。
导师其实不需要教会学生多少具体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做人和做事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唯一需要坚持的是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和指点学生。导师认为学生不开窍是常事,等到学生开了窍,也就用不着导师多指导,离出师不远了。
该不该念研究生,完全是学生自己要弄清的问题。如果来念了又后悔,那只是说明这个学生一开始没能力替自己做选择,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他自己替自己负责。
天上没有馅饼
世界上往往没有让人满意的导师,往往也没有让人满意的学生。满意不满意其实都是事后的评价,并不能够改变什么。最重要的是,at the end of the day,我们究竟是否觉得人生是值得的。如果不值得,抱怨谁都没有用。
我常给学生说,如果你命更好,你完全可以去跟比我有成就和比我有名的导师,既然你的命是遇上我,那就想方设法我的东西学到家,这样起码可以超过我或者在某些方面超过我。命中就是丫环,就别在那里总以为自己是大户人家的公子或小姐,顾影自怜。我还想去教清华北大的高才生呢,就算要把他们教坏,也不是谁都能够有的权利,是要多年的努力才能争取到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学会对自己负责。at the end of the day,数数自己做成了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值得自己自豪地东西,然后move on。这算是三省吾身。
做学生要这样,做导师其实也要这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