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漫谈是十二年前与我的导师合写的,发表在《科学中国人》上。那时博士刚毕业,说不上对学科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后来出国了,几乎没有用中文写东西的机会。这次开博,先拿来凑个数。在我看来,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很多是在做反问题:还原真相,倒果求因。反问题的求解经常是病态的,确实有些地方说不清。但是毕竟是科学,能说清楚的地方要明晰透彻,说不清楚的地方也不能自欺欺人,能做到这点都算不容易了。
漫谈反问题
张关泉 张宇
1. 耳朵能“听出”鼓的形状吗?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仅仅通过鼓的声音能否判断出鼓的形状?即所谓的“盲人听鼓”问题。据了解,问题最早由丹麦著名物理学家Lorentz在1910年的一次讲演中提出,它的背景来自于射线理论。
以耳代目,可能吗?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当物体的材料确定后,它的音调的高低和其形状密切相关,有经验的人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某些联系。现在这一问题摆到数学家面前,势必得到一番认真的研究。
一个物体的音色可以由一串谱来确定,它们在物理上对应着物体的固有频率。“盲人听鼓”即是要求通过已知的谱来确定一个鼓面的形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数学家们使用了许多深奥而巧妙的数学手段,现在这一问题已经解决,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从鼓声中我们确实能得到相当多的形状信息:我们能够“听”出鼓的面积有多大、周边有多长甚至鼓的内部是否有洞、有几个洞,而且数学家一一给出了计算公式。例如,鼓的面积A可以由小于的谱数求极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