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老家的树 精选

已有 5597 次阅读 2008-1-22 13:51 |个人分类:生活心情|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妻说她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我问她们家的那棵银杏树怎么办,她说不清楚,可能要卖掉吧。银杏在她们老家俗称白果,那棵树有二十多年了,长得很茂盛,一个人搂不过来,周围已生出了不少小树。往年这棵树一年能结几百斤的白果,换千把块钱,对手头并不宽裕的农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我对银杏并没有特别深的认识,只是以前植物课上认识到它与水杉并称为“植物化石”,果实可入药、可食用。现在有很多城市的道路边种有银杏,每到秋天上海人民广场边上满眼都是灿烂的银杏叶,为闹市平添了许多的安静。

说起树,我无法忘记老家那些伴我长大的树们。农村的房子都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农民与树天生有缘,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一些树,夏天可以遮挡烈日,冬天也可以抵挡一阵北风。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年代,树也是一种财富,树枝、树叶可以烧火,长成的大树则是农民盖房、置办家具的必备原材料。那时大家一般选一些易成活、长得快的树苗,如梧桐、白杨。邻里也经常出现一些因为树而产生的小矛盾,张家的树长到李家的院子遮挡他们家的阳光,李家的树影响王家的树的长势。

但这些树也给大家带来很多的欢乐,如洋槐、榆树,每到春天挂满枝头的槐花、榆钱就成了小孩子觊觎的目标。没有巧克力和漂亮的玩具,爬树摘槐花、榆钱就成了大家锻炼身体、寻找零食的活动。会爬树的可以在树上炫耀手中的美食,看着树下仰着头伸着脖子的小伙伴,不时以胜利者的姿态扔下一些,并大声地说着接好别掉地上。也有不会爬树的孩子举着竿头绑着镰刀的竹竿直接伸向自己喜欢的树枝。等小孩子们尽兴而归的时候,树下散落着一地细小的树枝,新鲜的树叶和满地杂乱的脚印。年年岁岁花开花落,树不断的长大,孩子们也慢慢地长大上学,先是村头的小学、初中,然后县城的高中、远方的大学。毕业后在远方的城市安家后,回家的次数减少了,但每次还是从这些洋槐树、榆树下经过。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大家的生活慢慢地好转起来了,靠种几棵树卖钱的人家越来越少。树的角色也发生着变化,长了好几年的大树也没有人急着去砍它,树在院子里时间长了也像人一样,成了院子的主人,有了自己固定的地方。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树有时还会成为一个家庭兴旺与否的象征,家大业大,树也长得格外精神。出门在外的游子回家时,老远就能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树,就像看到了爹妈在门口迎接自己,疲惫的脚步马上变得轻快起来,在远漂泊已久的心灵也像找到了归宿。树突然不在了,一家人觉着还不习惯呢,没有了树阴感觉阳光是那么的强烈,妈妈原来的晒衣绳没有地方拴了,小孩子的秋千也不能玩了。

也有的人家把院子里的大树换成苹果、石榴、葡萄等,把一座果园搬回了家。像我老家的院子里,种了几十年果园的爸爸把我们喜欢吃的水果都挪了回来,南墙边种的一棵葡萄枝枝蔓蔓地爬满了整个架子,西边小狗旁边的一棵梨树明年也要开花了,屋门口两边分别是一棵苹果和石榴。最妙是那棵苹果,一棵树上嫁接了多个品种的苹果,有山楂大小的,也有大个的红富士。暑假回家时有酸甜的葡萄和不同味道的苹果,仲秋节时碗口大的石榴也差不多熟了。水果多了,一时吃不了就分给邻居家的孩子,你家的苹果我家的桃子,这种简单的礼尚往来加深了邻里间的感情,冲散了偶尔的不快。

现在离开了农村老家在城市上班,住在几十平米的公寓里感觉是那么的局促,更不会有地方栽一棵属于自己的树。我们在享受很多现代化东西的时候,注定也会失去很多,像老家的树。

 

 


 

前几天写的一篇小散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14815.html

上一篇:看看许三多
下一篇:下雪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