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中国知网评价类产品体验记

已有 336 次阅读 2024-12-31 20:35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预发布名单热火朝天,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在马不停蹄地“追根溯源“,较为冷静地审视相关产品与服务,并向知网评价中心及时反馈意见与建议。比如凌晨花了我1个半小时帮设计了“论文合作权重系数对照表“(手绘示意图),这样一个一览表,可以直接查询。有了这样的简表,使用价值将大幅提升。另提了一条意见: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PCSI)“通讯作者同第一作者“处理方式会出现一篇文章的总权重大于1,这是不合理的。假如3位合作者:第一作者权重:0.545,第二作者:0.275,第3作者:0.182 。假如第2作者为通讯,这篇文章的总系数为 1+(0.545-0.275)=1.27;假如第3作者为通讯作者,这篇文章的总系数为 1+(0.545-0.182)=1.363。

      我的职业生涯算是在与中国知网深度打交道。所在高校,2000年建同方知网光盘镜像站,那时我是作为技术部负责人角色,新上惠普服务器,磁盘阵列,用的73G硬盘是1万元一块。技术部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外,还需要熟悉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解答用户咨询。有段时间还搞特色数据库建设,使用的软件也是中国知网的。参考咨询馆员、采访馆员、学科馆员等角色,几乎天天与中国知网产品与服务打交道。中文资源,中国知网消耗我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这20余年,中国知网推出的产品与服务令我眼花缭乱,频繁制造新概念(包括营销模式方面,有系列“独家”举措)。无人可以准确说出中国知网目前具体有多少种产品与服务,知网产品与解决方案(https://www.cnki.net/subpages/productsolution.html),可以了解点皮毛。

        由于工作关系,近年我对中国知网系列“学术评价与分析服务”产品与服务先后花了不少时间体验。中国引文库是2015年开始体验(第四轮学科评估时),接二连三推陈出新。这方面的产品与服务实际上是非常多的,中外各大数据商在做,还有许多规模不一的公司在做。受到诸多制约,我是有选择性的关注数种。外文的主要关注的是科睿唯安的WOS、Incites、ESI、JCR,爱思唯尔的Sopus、SciVAL。中文的是以中国知网系列为主。给我的整体印象是,相互在较量,有竞争也有协作。种种原因,种种赋能,各显神通。毋庸讳言,科睿唯安系列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者在想方设法,另辟蹊径。中文学术评价与分析服务亟待进一步“雄起”。自然科学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所不同,步调或步伐立足实际调整好。

       近日,主要在学术精要、学术知析、作者服务平台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算是巧合,我自身的职业生涯,涉及的几种文献(期刊、图书、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类型均有。以我自身为例帮着做测试,效果更好。此外,我对国内外多种同类产品与服务有一定了解,且结合自身所在高校的需求已实际做过一些实践与探索。因此附带做一些比较测试。比如,借助Incites的分析,做的比较细,通讯作者发文数、第一作者发文数、第一(或通讯)作者发文数、合作者发文数,区分得很清楚。学术知析中,第一作者等同第一机构发文,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机构、作者等的识别、消歧等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当前让大家认领论文这种方式,确实是一举多得。

       笔者自身参与了此次认领论文,之前认领过,这次的认领范围更宽了,增加了图书和报纸。会议论文没领上(之前有,可能是因为合作关系解除看不到,但借助读秀学术搜索可以看到有关信息。)。认领之后,有关信息如下:

1  中国知网作者服务平台

成果被下载次数32186

成果被引用次数890

H指数16

G指数27

2 中国知网学者科研成果检索报告报告摘要

以CNKI《知识资源总库》为统计源,学者王启云发表的论文共[121]篇,各类成果分别统计如下:

(1) 在[19]种期刊发表期刊论文[66]篇,总被引频次[843]次,总下载频次[29535]次;其中,发表论文中基金论文[20]篇,CSCD刊论文[0]篇,CSSCI刊论文[50]篇,中文核心刊论文[40]篇。(图谋注:CSSCI刊指的是“来源期刊核心版和扩展版收录的期刊”,中文核心刊指的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此处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偏大。比如核心期刊的增刊、年刊,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核心期刊论文。核心期刊的收录动态变化,有的揭示不够准确。)

(2) 知网收录博硕士学位论文[1]篇,总被引频次[11]次,总下载频次[1314]次。

(3) 发表报纸文章[46]篇,总被引频次[5]次,总下载频次[1337]次。

(4)出版图书[8]种,总被引频次[31]次。

3 中国知网学者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摘要

根据 王启云 学者所选科研成果,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王启云 学者的学术成果统计结果如下:

(1)期刊论文共 66 篇,总被引频次为 843,总下载频次 29535 次。

(2)2014-2024年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 7 篇被《学术精要数据库》收录,总PCSI指数 18.69,

总PDSI指数 57.44 ,1 篇高影响力论文。

(3)图书专著 8 部,总被引频次 31 次。

说明:《学术精要数据库》收录近十年同年度同学科同文献类型被引频次前10%的期刊会议论文以及高影响力论文。高影响力论文是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高PCSI论文的统称。高被引论文是指同年度同学科同种文献类型(研究型、综述型文献)的国内期刊、会议论文中,总被引频次排名前1%的论文,即高被引论文Top1%;高下载论文是指同年度同学科同种文献类型(研究型、综述型文献)的国内期刊、会议论文中,总下载频次排名前1%的论文,即高下载论文Top1%;高PCSI论文是指同年度同学科同种文献类型(研究型、综述型文献)的国内期刊、会议论文中,PCSI指数排名前1%的论文,即高PCSI论文Top1%。

PCSI指数(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是指将(PCSI统计源)被引频次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相对影响力评价指标,能够表征论文被“控制后统计源”引用的次数与同学科同年度论文平均水平的差距,该指标可以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度论文之间的比较。PCSI统计源被引频次是指被《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Q1、Q2区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Top10%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博士学位论文、《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国际会议论文引用的次数。

PDSI指数(论文下载标准化指数)是指将下载频次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相对影响力评价指标,能够表征论文被下载的次数与同学科同年度论文平均水平的差距,该指标可以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度论文之间的比较。

高被引图书是指在近5年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引用次数在同年、同学科排名前5~10%的图书(理、工、农、医选取前10%图书专著,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选取前5%图书专著)。

       

延伸阅读:

1 图谋.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PCSI)学习笔记.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6682.html

关于“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预发布名单,周末我与同行有进一步交流。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叫疑惑),先简略反馈一个“焦点问题”,关于PCSI指数的。PCSI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科平均水平PCSI指数为1.65”,是指所有学科均采取这个数值吗?为什么是1.65,不是其它?

2 《学术评价支撑平台》( https://xs.cnki.net/ )是科研统计与学术评价一站式支撑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功能涵盖查收查引、论文评价、图书评价、期刊评价、作者评价、学科/机构评价。《作者服务平台》(https://au.cnki.net/)作者服务平台是面向海量作者搭建的集作者权益服务、学术社交服务和增值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型平台,致力于为作者的成果产出、版权保护、科研创作保驾护航。

3 会议论文(读秀学术搜索获得的结果)

名称 作 者 会议名称 会议录名称 会议地点 日 期

1 作为科研基础设施的图书馆建设对策--以哈佛大学图书馆重组为例 王启云 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 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论文集 2012

2 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新方法 王启云 2006年“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OSS)”学术研讨会 数字图书馆论坛

3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相关实践及其启示 王启云 第四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 第四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论文集 2008

4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以Jalis海洋专题数据库为例 王启云 第三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 第三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论文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6823.html

上一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PCSI)学习笔记
下一篇:共筑智慧与梦想的新篇章——圕人堂2025年新年献词
收藏 IP: 49.88.237.*| 热度|

2 宁利中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