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图是和以下发现有关的人基因组的一个个例。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生命科学的规律,涉及一段互补双链DNA 如何确定和组织“基因”的机制问题。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DNA 是承载“基因”的物质,而其上的“基因”需要一系列“标识”(基序motif)或consensus 碱基进行标注。比如标识一个“编码”多肽的“基因”一般有上游的“启动子”特征,编码区需要“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界定等等。其实,这些只是“标识”个体“基因”的特征而已。对于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而言,其中包括很多很多基因,这些“基因”最终会不会成为一个相应物种需要的“基因”还需要看它有没有可能成为“基因”。这就像一个“社会”,有很多“人”做为其“成员”。这些人在一个特定社会能扮演的“角色”,就是类似这里说的基因组中“基因”如何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基因”!(如下面的2个截图所示,可以胜任“基因”的很多,谁能最终成为那段DNA 的“基因”?这需要一个机制)
我一直研究这个“遴选基因”的机制,我现在似乎基本上弄明白了这个机制中的一些情况。
我还没有正式发表这个发现。现在把可以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为了一直拥有产权,公开在“中国科学报”的博客应该可以算优先公开):
一、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解的junk DNA 是基因组中基因隔置的“边界原件”;
二、微卫星DNA 的genesis 不是“随机的”,是一种基因“划界”的“界标”,即所谓的“边界元件”;
三、人类群体中遗传性“结肠癌”源于一种二核苷酸重复的不稳定,由于错配对碱基修复基因突变,其病理应解读为“基因区域性”边界丢失;
四、上述问题在人群中还会导致“新基因”的重新“界定”,当然如果不死于非命的话。
Our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1、 The long misunderstood junk DNA is the "boundary element" of gene segregation in the genome;
2、 The genesis of microsatellite DNA is not "random", but rather a "boundary element" that serves as a genetic "boundary marker";
3、 Hereditary "colon cancer"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originates from the instability of a dinucleotide repeat. Due to mutations in mismatched base repair genes, its pathology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the loss of "gene regional" boundaries;
4、 The above problems will also lead to a redefinition of "new genes" in the population, of course, if they do not kill the individuals concerned.
与物种“基因”生死(genesis and extinction of gene in a genome)
物种的起源机制
基于我们的发现,应该支持一种与“物种命运” 直接有关的“基因”发生和消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主要内容:
卫星DNA复制及稳定性维护分子机制决定了一段DNA区域的“基因”的“新陈代谢”,情同一个“地方”新人换旧人的更替。这就是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的“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达尔文的“on the origin of speciou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的核心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arwin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有利的性状有利于存活。
在这之后Muller: by 环境中的物质造成,比如电离辐射等。
很早就存在着“中性突变”说
我们是从一个物种“基因”的“界定”这个层面理解物种
的起源
潘学峰:by 新基因的重新产生,卫星DNA 本质上的不稳定造成新“基因”的出现。
后注:我先把主要“思想”透露在这里。相信这个网站具有一定的信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