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孔雀开屏,为其解毒也

已有 862 次阅读 2024-12-16 21:41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DSC01677.JPG

《午晴观孔雀》

袁说友

异雀逢人正美观,一鸣晴日傍栏干。

昂头未展云霄翼,掉尾先摇锦绣盘。

危坐我方诗兴切,薄寒谁伴酒肠宽。

世间最是羇怀恶,犹得亭花著意看。

DSC01676.JPG 

孔雀历来被誉为“百鸟之王”,公为凤,母为凰。古时就有栽起梧桐树,引进金凤凰,凤凰进谁家,谁家就发达之说。孔雀在我国又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绿孔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进行商业经营。蓝孔雀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可以进行商业经营利用。因为孔雀雍荣华贵的外表,和极好的观赏价值,现在全国各地不仅大小动物园以及野生动物园都有了孔雀园。一些上流的人士,逢年过节相互馈赠活孔雀,放到阳台上和门前屋后做为宠物玩赏,闲逛时候和孔雀王子或孔雀公主合张影,给家庭增添了无限乐趣。另外在一些大宾馆、酒楼,因为蓝孔雀肉的浓郁野味和“一高三低(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和低胆固醇)的特殊性,也受到了一大部分老板的青睐,尤其鄂西北神农架山区培育的蓝孔雀,因为食百药草和五谷杂粮长大,用它堡的汤滋阴补肾,祛毒养颜功效显著,也受到一些白领女士的追捧,使原本稀少珍贵的鄂西北蓝孔雀时有脱销。早在宋代以前,已陆续有孔雀入药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又在《本草纲目》中盛赞‘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药毒,服食孔雀后药必不效,为其解毒也”。据现代医学解释,本草纲目中说的解毒即现代抗氧化、消除身体内自由基,增强免疫的意思。绿孔雀的尾羽叫“孔雀尾”,作为一味现代中药材被收录进《中华本草》等中医药权威工具书中。

DSC016771.jpg 

《中华本草》:孔雀尾

拼音注音Kǒnɡ Què Wěi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绿孔雀的尾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vo muticu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收集脱落的尾羽,洗净,烘干。

生境分布1.生态环境:栖息于2000m以下的针叶林或稀树草坡。3-5只小群活动。性机警,不易接近。杂食性。繁殖季节常将屏展开如扇状,称为“孔雀开屏”。巢营于郁密的灌丛、笔丛及高草丛间,每窝产卵4-8枚,卵壳乳白色、棕色或乳黄色。2.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和西南部。

原形态雄鸟耸立一簇翠绿色的羽冠。额部羽毛鲁鳞状,呈蓝紫色反光;颈、上翕和胸部呈灿烂的金铜色,羽基暗紫蓝色层露于外,下颈和胸部尤显,羽缘翠蓝;下翕和腰翠绿色,在折光下显辉黄绿,各羽外缘呈明显整齐的浓褐色边,如鳞片状;初级尺羽及初级覆羽肉桂色,羽端呈暗褐色;次级飞羽暗褐,外翈闪以蓝绿色反光;翼上覆羽具光泽的蓝绿色,内侧覆羽转为铜褐色,间杂有棕色的蠹状斑,斑中央有暗紫色的肾状或圆形小斑。尾上覆羽特延长为尾屏,外侧数枚辉绿色,内翈羽支疏稀。外翈也有圆形暗紫色小斑,外围在辉亮的蓝绿色,此色被围于铜色的圈内,其外缘暗褐色和浅黄色,斑端最外层尚具浅葡萄红色,色泽多彩,但外侧的眼状班不如中央者鲜明。尾羽形短,隐于尾屏之下,呈黑褐色。腹部和两胁均呈暗蓝绿色;肛周和尾下覆羽浓褐色,松软如绒。眼周褐露部分粉蓝色,颊上褐出部分鲜黄色;嘴黑褐色,下嘴较淡。跗跖角黑色。

性状性状鉴别,尾羽长短不一,尾上复羽特长,上部羽支分离,呈金属绿色并有铜紫色反光,近羽端有圆形或椭圆形圆斑,圆斑中部深蓝色,外围呈铜褐色,复缀以青蓝与金黄色。每根羽毛之下部羽干呈管状,光滑无毛。气微,味淡。

归经胆;胃经。

性味苦;寒;无毒。

注意《本草衍义》:“不可入目,昏翳人眼。”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肿。主感染;咽喉肿痛;诸高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烧焦,研末,5-10g

各家论述1.《湖南药物志》:止血生肌,消炎解毒。2.《贵州药植目录》:治白浊,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464605.html

上一篇:不同采收期中药材月季花的Q-Marker预测分析
下一篇:竹报平安:除了祝福,毛竹的药用价值你了解多少?
收藏 IP: 60.233.17.*| 热度|

24 王涛 宁利中 刘进平 杨正瓴 王从彦 钟炳 胡泽春 孙南屏 高宏 雒运强 郭战胜 刘炜 刘跃 杨卫东 崔锦华 杨学祥 朱晓刚 钟定胜 徐长庆 王安良 张晓良 孙颉 张忆文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