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系主任已经干了三年多了。体会还是挺多的。随便总结总结。
1. 管理本身还是挺复杂的:上一辈的亲戚里有做人力资源的,当年买卖文凭的事情很多。亲戚讲,如果买文凭,一定要买管理学的文凭,没有核心知识,谁都能干。现实也是。小学知识水平的奥运冠军们入读大学好像也基本都是读管理学。以前一直比较轻视管理,认为谁都能干,做了系主任后发现,实际的院系管理还是非常复杂的。系里涉及到的各个相关方向你至少得有点了解,教学科研的各种政策制度机制你要知道,技术层面就已经不好对付了,如果加上政治和人情世故,想做好真的不容易,管理的水也很深。以前,我认为任何学术上优秀的资深教师100%都可以做系主任,现在觉得这个比例可能要降到30%以下: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教授由于性格的原因并不适合做系主任(这里也包括有能力但不愿意改变自己所导致的不适合);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学术上并不那么优秀的教授,其实挺适合做系主任的,特别是如果定位于美式的以协调为主的department chair(而非英式的department Head)的时候。
2. 领导层本身也是鱼龙混杂:这个事情也比较有意思。年轻做普通老师的时候,看系主任们觉得基本都是德高望重。现在能看到不少水平普通甚至中等偏下,主要靠“上进”或者机缘巧合才能坐上领导岗位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相对于学术而言,系主任的聘任显然更接近江湖的逻辑,很多时候只要有一个大领导力挺你你就可以上——当然了,各位在学术圈里都混的很久都了解,即使在学术水平的评估活动中(比如基金申请),“江湖”的成分也不能低估。——不过,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3. 好处和油水还是有的:系主任还是掌控了不少资源和渠道,各种机会比普通老师都高不少,有大量灰色资源可以用——特别是当系主任本人不地道的时候。相当一部分领导会和系里老师有“合作”,明眼人都看得清楚是怎么回事。普通老师来给领导出文章干活,领导层给普通老师各类资源和职称上的关照——在合作的旗号之下,所有操作都在合理和可解释的范围之内。这个也能理解吧。“读书人的事情,窃书怎么能算偷呢?”。何况我自己也经常叮嘱毕业的学生要向领导靠拢。当然了,灰色资源如果用太多,肯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也许只停留在口碑阶段。
4. 难免伤人:非常有遗憾的是,人与人的思维差异很大,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人不满意。即使你公平做事,小心谨慎,也照样会伤人。想要大家都满意,想要某项政策在系里一致通过,这个不太现实。作普通老师的时候,一般可以通过主动让步一些利益来避免冲突,到了系主任一层就不能这么干了,因为损失的利益不是你个人的,你没有权力让系里其他老师让步利益,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跟别的院系或者其他老师吵,要求必须公正处理,没有松口的余地。这两天在某件事情上吵得也很伤感情,都是十年老同事,吵成这样也很不好看,因为涉及到很多其他人,我想让步都不行,只能往死里磕。
5. 工作量还是很大:三年前刚干系主任的时候,各种事情都不熟悉,又赶上疫情居家办公,联络不便,处处着火。那个时候,系主任的工作量大的惊人。根据我个人的估计,在不算常规的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仅系主任职责相关的工作量大概等同于一个普通老师的全部工作量,基本每天都是很煎熬和焦虑。现在已经好了很多,疫情过后基本各项事务都上正轨了,各种类型的工作都有专人负责,遇到问题找谁很清楚,新人们也非常给力。现在系主任相关的活大概只相当于普通老师30%的工作量,总工作量比三年前下降了60%以上。干起来不再很难受,说游刃有余有点过分,但精神上和情绪上基本平稳无波动了。系主任这活也像开汽车吧。刚学会开车的时候的紧张的不得了,不知道看哪,到处乱看,精神紧绷,还非常危险,熟悉以后甚至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轻松开不熟悉的路。但总的来说,系主任的活还是挺重的,即使是普通老师工作量的30%其实也是不小的负担。
6. 性价比?:这个可能是大家都关心的事情。“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不同的人做系主任工作的性价比其实是不一样的。想自己亲手做研究的,肯定应该避免做系主任,能有更多时间放在研究上。想玩资源权力交换研究成果的,做系主任性价比无疑很高。五十五以上快退休的老教师一般不愿意趟系主任这摊浑水。四十多岁还没躺平对未来有进一步想法的,也许可以争取(但行政路线后续也并不好走)。做事过于小心谨慎心思重的,会发现系主任这活性价比太低,太多活,心理负担很重,给到的好处非常有限,系主任津贴根本拿不上台面也就是安慰一下。做事不规矩的,会发现系主任性价比还挺高的,灰色的利益和好处不少(但如果做的太出格,后续也会被反噬,结果可能会非常不好)。总的来说,如果问我,我觉得系主任不是一个好活,但也还是可以体验一下;就像旅游一样,大家都知道是花钱买罪受,但为了体验一下,也是可以的。
如果有人问我,草民(水平一般,背景一般,能力一般)做了系主任要注意什么,我可能说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做正确的事情:对大多数事情来说,对错还是清楚的。只要做正确的事情,一般都没问题。
2. 不要耍小聪明:在少数灰色的事情上,不要耍心眼,因为大家都很聪明。有没有猫腻,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符合流程,符合规定,也不要私下搞事情,灰色区域的好处也最好不要弄。也许大家不说,但大家也都能看到。大家吃闷亏的时候可能不说话,但后面有正当理由弄你的时候很可能会下手。
3. 保持职业性(professional):对极少数卡死了(吵翻天,非常僵,但又绝对没法让步)的事情,尽量保持 professional 。公事公办,走标准流程,解决不了就往上一层捅。不要伤感情,对事不人。当然,有的时候聊的就是某个人的事,比如某人能不能做某个事,事与人几乎是一体的,当事人以为你就是针对他。这个也没办法。但还是这句话,大家都很聪明。Professional 的平静交流就是最好的,不要想骗人或者误导人,最后伤害的一般会是自己。本身就是芝麻绿豆的小官,做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尽量不要伤和气,挺不值的。真有难处理的大事交给更上一层的领导去处理吧。
受限于本人的水平,聊的都是一些关于个人得失的小事,在涉及到院系发展策略蓝图vision的大方向上,实在无力展开。另外,可能不同单位的系主任的定位差异很大,也许我说的情况跟其他单位非常不一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