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列举了中国发展SCI的几大问题。这些问题自然成为SCI被攻击的证据而广泛使用。殊不知,在SCI之外,中国的科学技术评价体系之问题更是堆积如山。如果回过头来再拾起那些垃圾的评价体系,只能说明国人缺乏最起码的创新能力。
那么我们看看,如果不讲SCI,我们该如何评价一项科研成果。这里,我再一次强调是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在我国曾经泛滥成灾的评价方法有:
1,成果鉴定:通过专家现场考察或者函评的方法对某项成果的水平、地位和价值进行评价。这一方法的成效建立在专家的公正和自身学术水平上。虽然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鉴定规程,但是很多实例给出的实际结果是:申请成果鉴定者请来的要么是关系专家,要么是糊涂专家好好专家。这些专家体系相互依存相互吹捧,吃吃喝喝之后外加各种金钱开路,从而使得这些鉴定下的每一项科研成果必定是国际先进学术水平和具有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很多情况下是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一系列空白,授予诺贝尔奖都委屈了这些成果。可是,也许这些成果大多都是无用的、骗人的、夸大的和糊弄的。
上述这些鉴定没有违反任何管理规程中的硬性规定,因此是合理合法的。现在已经有某些反SCI者开始鼓吹这种同行鉴定体系了。
2,申报科技奖励:我国曾经有国家三大奖一二三四级、部省市三阶一二三级,每一级可以有很多项。在1990年代初报奖泛滥时,我国每年的科技奖数目应该比现在我国的每年SCI数目多而不是少。这些奖都是国际先进水平和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从而使我国科技水平领先美国100个世纪不短。
原因在哪里呢?很简单:因为这些奖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关门评定的。有了这个条件,匹配上述原因,我国的科学水平上升速度想不超过光速都难。
3,知名专家钦点:有些知名科学家大笔一挥、或者金口玉言,说哪项成果高,那就实在是高,相当地高。所以能够得到一些知名专家高度评价的人,其科研成果想不超世界先进水平都难。
4,中国专利:这是现在为了抵抗SCI独大而广获青睐的成果,就像政府鼓励联通与移动竞争一般,很有创意。同样,我国三大类型专利的数量按照正的指数函数增长,到了想有多少就能有多少的地步。一方面,专利局效益大大地好了,那些办理专利申请的律师也钞票满满地多。有了经济利益驱动,中国专利快速增长不过是吉布斯自由能减小的过程:那是相当地自发进行。
这些评价体系在中国已经被一再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成功地在国人脑海里建立了我国科学研究国际先进水平的框架,坚不可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5-1459.html
上一篇:
中国SCI杂议(4)下一篇:
物理人生(3)